國產EDA大佬:國產EDA集中在前端,而后端更難,但參與者少
眾所周知,芯片越先進,EDA工具越必不可少。
早期的芯片非常簡單時,設計者甚至可以用紙和筆,來畫芯片電路圖。但如今一片指甲蓋大小的芯片,里面上百億晶體管,用紙肯定畫不出來的,必須要用軟件。
同時因為芯片電路圖越來越復雜,流片、驗證成本高,所以現在的EDA已經不僅僅只設計芯片,還可以用于仿真測試、驗證等等,貫穿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整條產業鏈環節。
毫不客戶的說,現在的EDA,已經是芯片產業最上游的環節。
不過雖然芯片市場規模非常大,目前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但EDA市場并不大,不考慮IP的話,一年不到100億美元的市場。
而這個市場,還基本被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電子(Cadence)和西門子EDA(Mentor Graphics)三大EDA公司所占據,2022年的國內EDA市場,這三大國外品牌占了近80%的份額。
這對于中國芯片產業而言,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畢竟芯片離不開EDA,如果國內EDA全是國外產品,一旦斷供了怎么辦?
所以這幾年國產EDA高速發展,大家不斷的在全流程、工藝上不斷突破,也取得了眾多的成績。比如華大九天、廣立微、概倫電子、安路科技、芯愿景等等,表現非常突出。
總體來看,2022年時,國內EDA已經拿下了國內10%左右的份額,華大九天更是排名國內第四,僅次于三大巨頭了。
不過,近日國產EDA廠商國微芯執行總裁兼CTO白耿,還是對國產EDA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他表示,目前國內的EDA公司,大多是在做點工具開發為主,且點開發工具中,多數為設計前端點工具。缺乏與工藝廠關聯度更高、復雜度更高的設計后端及制造端的工具。
與前端點開發工具相比,設計后端更難,特別是與工藝廠關聯,是比開發EDA軟件本身更難的事情。
因為芯片設計出來后,要交給晶圓代工廠制造,最后再交給封測廠進行封測。
一個成熟的、完整的EDA工具,要從設計開始支持,直到最終封測,而芯片設計企業、晶圓制造企業,封測企業都參與其中,大家相互協同。
可以說EDA本身也是一個大生態,需要整合資源,打通設計、制造、封測所有環節,最終才能讓自己的EDA產品,成為行業通用的生態產品。
白耿的意思是,目前國內的EDA工具,大多在與晶圓廠、封測廠協同性方面不夠,所以難以替代整個生態。
對此,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在我看來,國內的EDA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市場占有率高,投入大,所以生態確實建設的更好,打通了所有的環節。
而國產EDA起步晚,確實更多的是從容易的先做起,以點工具為主,在打通整個生態環節方面,肯定會落后一些,但這并不要緊,認清自己之后,針對性的努力,就一定能夠彌補這些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