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億顆芯片,荷蘭宣布限制光刻機出口
歐洲最終還是決定了跟隨美國的腳步,荷蘭正式宣布限制光刻機出口,此舉固然會對中國芯片造成影響,但是同時這對于歐洲芯片產業來說也可能是重大打擊,歐洲或也將成為輸家。
一、美國憂慮失去芯片主導權
美國曾長期掌控全球科技主導權,不過進入5G時代以來,中國的科技企業成功在5G技術上取得主導權,擁有了最多的5G專利,并實現了從芯片、設備到終端都一條龍的產業鏈,這讓美國忌憚。
美國憂慮如果中國科技產業繼續如此發展下去,美國的科技主導權將可能失去,因此悍然采取措施,限制臺積電等芯片代工企業為中國芯片企業代工芯片,然而中國芯片行業并未因此屈服,積極完善自己的芯片產業鏈。
為此美國開始進一步加碼,不僅要求自己的芯片設備和材料企業限制對中國出口先進設備,還拉攏了荷蘭、日本等芯片設備企業,進一步阻止中國發展芯片產業,荷蘭正是在美國的拉攏下一步步限制光刻機出口,去年下半年限制14納米以下的光刻機出口,近期可能連38納米的1980Di都將限制出口,試圖將中國芯片產業阻止在40納米以上。
二、中國芯片加速發展
面對美日荷的聯合,中國芯片產業如今正加速推進國產芯片產業鏈。首先是進一步發展成熟工藝,目前中國正大舉擴張成熟工藝產能,而中國制造所需要的芯片有七成都是成熟工藝芯片,依靠國產芯片的突破,國產芯片今年3-5月份已取得產能反彈,芯片進口量進一步減少了450億顆。
其次則是發展自己的光刻機,目前中國正在推進28納米光刻機的量產,28納米光刻機已在驗證中,一旦國產的28納米光刻機實現量產,28納米成熟工藝將不再受ASML的限制,美日荷的圖謀將徹底破產。
再次是國產芯片開始從芯片架構底層推進,國產芯片已研發RISC-V架構,RISC-V芯片在國內物聯網芯片市場取得主導權;完全自研的龍芯則已推出了PC處理器和服務器芯片,最新款的龍芯3A6000的性能已與Intel的10代酷睿相當,如此中國芯片終將形成自己的完整技術體系。
三、歐洲芯片崛起的希望渺茫
面對著全球芯片市場的變化,以及美國的橫行霸道,歐洲也深知芯片的重要性,為此歐洲已推出450億歐元的芯片產業計劃,試圖重振歐洲的芯片產業,歐洲曾是全球芯片市場的一極,然而在美國芯片的壓制下,如今的歐洲芯片僅占全球市場份額的8%左右。
如今的歐洲剩下的芯片企業本來就已不多,ARM、ASML、意法半導體等幾家企業是歐洲芯片產業剩下有數的碩果,然而歐洲選擇跟隨美國卻連剩下的這點優勢都可能失去。中國發展的RISC-V架構已與ARM和Intel三足鼎立,ARM在移動芯片市場的壟斷局面被徹底打破。
ASML如今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機企業,然而全球芯片行業下行,臺積電都在關閉EUV光刻機,ASML如果再失去中國市場,那么ASML將可能因此衰落。中國加速研發量子芯片、光子芯片等更可能發展起芯片的新技術,讓ASML的光刻機失去用武之地。至于意法半導體,它的技術甚至已經落后于中國的芯片制造企業。.
歐洲在此時不抓住機會趁機崛起,反而成為美國的馬前卒,正在消耗自己有限的芯片實力,讓自己有限的芯片產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對比之下中國芯片卻仍然在頑強崛起,如此下去歐洲芯片可能成為中美競爭的炮灰,歐洲芯片產業振興將成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