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40多年,國產操作系統,從windows那搶到9%的市場
眾所周知,操作系統是智能設備的靈魂,沒有操作系統,智能設備的配置更高更強,也只是一堆廢銅爛鐵。
電腦行業也如此,不管CPU有多快,內存有多大,硬盤有多大,顯卡有多牛,沒有操作系統,就是廢鐵,沒有任何用處。
但電腦行業的操作系統基本上被美國壟斷,以前不管是在全球市場,還是在中國市場,微軟的windows和蘋果的MacOS,合計拿下全球95%以上的份額,另不到5%的份額則被各種linux版本占領。
這當然對國內網絡信息安全造成了極大的隱患,所以早在40多年前,國產操作系統就一直在努力,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可沒能攪動市場格愕。
直到這幾年,隨著外部形勢的緊張,國際供應鏈出現問題,自主需求市場不斷擴大等內外部產業紅利下,國產操作系統迎來了市場機遇。
再加上國產CPU的發展,也加速了操作系統在通用桌面和服務器領域國產化的進程。
目前像銀河麒麟、紅旗Linux、統信UOS等國產自主開發操作系統逐漸被業界認可。還有openEuler,openKylin、OpenAnolis等開源根社區相繼面世,國產操作系統市場一片繁榮。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Linux桌面操作系統出貨量首次超過5%,而2022年,達到了9%左右,這是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
而預計到2025年,中國Linux操作系統出貨量將超過20%,在存量市場的份額,有可能超過10%,甚至超過MacOS,與windows一爭長短。
事實上,取得如此成績并不意外,因為目前國產系統的生態,確實非常不錯。
比如麒麟軟件,其適配的軟、硬件數量,已經超過了215萬,而UOS適配的生態數量,超過了117萬。如果大家使用過這兩款國產系統,就會發現,不管是微信、QQ、淘寶等軟件,還是Foxmail、釘釘、Office、Chrome等工具均已齊備,大家的日常使用已經沒有一點問題。
就算是一些比較專業的工具軟件,甚至這些操作系統也進行了適配,不用在軟件運行過程中進行“特殊處理”,極大地減少了眾多軟件廠商的生態適配成本和用戶的使用成本。
之前UOS更是表示,其UOS操作系統的功能,已經不輸給windows7,部分超過了windows10,雖然較windows11還有差距,但也足夠大家使用了。
對于用戶而言,使用操作系統無非是關心兩點,一是生態豐富不豐富,二是功能全不全,一旦這兩個問題解決,使用就不是問題。
做一個操作系統本身并不難,難的是生態,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搭建快速盈利模型,畢竟任何一個軟件,最終都要賺錢。
windows要賺錢,國產操作系統也要賺錢,這也是目前國產操作系統的難題,市場規模一旦太小了,那就賺不到錢,只有虧損。
但只要市場和利潤達到平衡,那到就會迎來快速發展,如今國產操作系統,已到了騰飛時機,10%的市場份額,意味著突破在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