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nm奧秘:中芯國際“留神”,缺芯漲價與重復下單
據報道,有業內人士透露,中芯國際本月起將全線漲價,對于已下單但是未上線的訂單,無論時間和付款比例,都將視作新價格訂單,而已經上線的訂單除外。
上游原材料硅片廠方面,有最新消息顯示,繼此前環球晶全面調高現貨價格后,滬硅產業、信越化學、立昂微等也紛紛宣布調漲產品價格,其中信越化學從4月起對所有硅產品提價15%左右。
顯然,電子產業鏈漲價潮風云迭起,近半年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清了,縱觀全球范圍,從原材料硅片商到上游代工廠及芯片原廠。隨著半導體硅片供應持續緊張,其他下游廠商也許會跟進調整產品價格,引發連鎖效應。
編者認為,今年以來,需求加速回暖、晶圓產能緊缺的行業景氣上行周期仍在持續。根據此前中芯國際回應關于“漲價”的相關問題時,也已經反映出市場行情的變化,而漲價這些事情也是經過和客戶商量的,對于產能的分配,會要求一些客戶先交納保證金,但是其還是會遵守契約精神,長期客戶還是按此執行。
實際上,據最新消息的反饋,中芯國際上月已開始上調價格,但8英寸與12英寸訂單漲幅不同,而漲價區間也因客戶等因素而異。總的來說,這一輪漲價幅度或在20%左右。不過,中芯國際漲價即便板上釘釘了,在時間點上也是相對靠后,雖然客戶也有許多不情愿,但是也是情有可原,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最近幾天是各大芯片公司發布財報成績單的日子,中芯國際日前也披露了2020年年報,營收、凈利潤都大幅增長,成功扭虧為盈,拿下了科創板“摘U”第一股。關鍵的是,28nm及以下技術的收入貢獻比例由2019年的4.3%增加至2020年的9.2%。
對此,編者也認為,即便像現在供需看上去很“短缺”的28nm,從宏觀層面來看,全球產能仍處于供過于求的態勢,只是因為疫情或中美貿易限制而造成供給吃緊情況。畢竟,中芯國際去年Q4的業績還是受到美國相關禁令的影響。
因此,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28nm之外,很多制程都有重復下單的現象。雖然“重復下單”是本來就有的事情,但隨著上述不確定因素增加,是導致供應鏈重復下單不斷加劇的一個關鍵因素。畢竟,芯片恐慌性囤貨就好如同口罩缺貨時,在人性弱點的心理下,寧愿多訂多買也不愿少買,大家都會重復下單來搶貨。難過的是,最快可能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才會出現庫存調整。
另一方面,中芯國際財報當中最有意思的細節是,梁孟松去年取得493萬美元的總酬金,是為數不多幾個最高管理層中最多的。因為對比起2019年,梁孟松僅拿到了34.1萬美元酬金。
編者查閱公告發現,原來493萬美元總酬金中包括一套2250萬元的住房,為中芯國際贈予梁孟松用于居家生活。不過,即便不算贈與的房子,梁孟松去年的酬金已經有一個很驚人的漲幅,到底是為什么原因呢?值得讓人細味。
為了留住一個“大神”,實在是太拼了。不過,從梁孟松的行業地位及去年“內訌門”披露的信息來看,人家或許真的不差錢,而且到這個年齡,其實更看重的是聲譽、地位的東西。
多種原因之下,去年以來,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內地代工廠,還是比較低調的。此前,晶圓廠尤其是以臺積電為代表的臺系代工龍頭,爭搶產能、競標漲價的消息不絕于耳。今天最新消息顯示,而現在繼8英寸晶圓后,臺積電12英寸晶圓也將在本月起漲,甚至提高驅動芯片代工報價,而聯電、力積電等臺廠本月也有望在漲價10%。
而國內以往被認為是“低端”產品的設計企業,在當前缺貨局面下可能有潛在的發展機遇。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等LED芯片頭部廠商產能緊張,訂單排至下半年部分產品價格已上漲;又如瑞芯微、晶豐明源等剛不久也發布調價通知函,自4月1日起對芯片產品進行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
在全球“芯慌慌”、價格上漲之際,芯片代工巨頭相繼宣布擴產。除了早前中芯國際之外,這兩天包括臺積電、英特爾也相繼宣布擴產。
不過,編者也認為,既然缺貨是必然的,但你家到底搶到了多少份額的貨?在芯片荒的時代背景下,其實也是一個照妖鏡,衡量一家芯片企業綜合能力,設計廠商需要重點關注其是否有能力優先獲取晶圓產能,而不是將業績低迷歸咎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