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芯片,日本、德國的汽車,韓國的存儲,都怕被中國超過
前段時間,日本和美國發布了一個聯合聲明,說將“合作確定并解決破壞半導體供應鏈彈性的生產地理集中”。
這個話看起來不好理解,其實說起來又不難理解,那就是不能讓芯片生產集中在美國、日本之外的地方,這個意思應該很明顯了,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另外還有針對臺積電、韓國三星之意。
事實上,美國害怕中國的芯片產業崛起,要知道美國占了全球50%左右的芯片市場,而靠著芯片,美國在全球舞動著大棒,針對這個,制裁那個。一旦芯片被中國追上甚至超過,那么美國在芯片領域就沒有了絕對掌控權,那么美國的政治霸權、經濟霸權都會受到影響。
而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在美國發生著,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擔心,害怕的都是中國在某一領域的崛起,影響到了他們的地位。
比如日本、德國害怕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因為之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德國是全球第二大的汽車出國口。
但偏偏日本、德國擔心的事情就發生了,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超過了德國,排名全球第二,僅次于日本。而2023年一季度,中國共出口了106.9萬輛新車,超過日本的104.7萬輛,成為了全球第一。
這對于德國、日本的汽車工業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再比如韓國,最害怕的是中國的存儲芯片崛起,搶了韓國廠商的市場。要知道韓國兩大廠商三星、SK海力士占了全球60%+的存儲芯片市場。
每年韓國出口到中國的存儲芯片接近1000億美元,存儲芯片也是韓國單一出口最多的種類,但是目前韓國的存儲芯片出口已經連續9個月下滑了,對中國出口的半導體,更是連續兩個季度下滑超過40%。
原因在于中國存儲芯片表現太給力了,長鑫、長存的產品出貨,拉低了價格,也搶了市場。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這些國家在芯片、汽車、存儲等等領域,會使一些招數,用來延續中國廠商們,在這些領域的崛起。
美國的芯片禁令就針對這個來的,而同樣的事情,或許也有可能發生在存儲芯片、汽車等領域,所以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接下來可能會到來的一些招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