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射頻芯片賽道現狀:參與者眾多,能打的沒幾個,靠上市和并購“補血”
根據Yole數據顯示,全球射頻前端市場將由2019年的152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253.98億美元,2020-2025復合年均增長率11%。
在產業高速成長的驅動下,大量國產創業者冒出頭。到目前為止,國內大大小小的射頻公司已經有100多家。射頻芯片的每一個細分賽道都超過10家甚至20家公司,而且不斷有新的創業公司進來。
市場的飛速擴張也引來了嗅覺靈敏的資本。
資本熱捧,進入藍海
“夸張地說,2020年已經沒有基金不投半導體。”云岫資本管理合伙人兼首席執行官高超曾表示。“在一級市場長期投半導體項目的機構約有20家,但最近一年,無論產業基金、財務投資機構,還是國資背景機構,都在看半導體,數量至少有上千家。剛開始,這些機構們什么領域都看,但漸漸發現手機、可穿戴設備、物聯網等領域投入門檻相對低、產品周期相對短、下游市場又很廣闊。所以手機射頻、電源管理、TWS耳機相關芯片異常火熱,在射頻芯片價格下降的同時,射頻創投項目的投資價格卻上漲了20%—30%左右。”
資本的果斷進場,是因為察覺到了射頻行業進行國產化背后巨大的商機。有了資本的助力,像卓勝微、唯捷創芯、紫光展銳、昂瑞微、慧智微、飛驤科技、好達電子、德清華瑩、開元通信等優秀企業成長起來,在國產射頻前端的各個細分賽道貢獻力量。
在全球市場上,Skyworks、Broadcom、Qorvo、高通、日本廠商村田為射頻行業的前五大龍頭。而國內廠商主要生產低端分立器件,市場份額也只有冰山一角。
資本最初希望的是國產射頻能夠與國際巨頭有一番較量。然而,事與愿違。在真正有實力挑戰巨頭們的公司出現之前,國產射頻賽道的內卷卻率先開始了。
毛利率降了又降
2021年,缺芯潮帶來的業績爆表提前透支了2022年的需求,產業鏈因為加倍下單、瘋狂備貨而造成芯片庫存高企,手機廠商普遍積壓了半年到一年的庫存。為了推升出貨、搶占市場,競爭者爭相報出更低的價格,幾番下來,射頻芯片行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國內射頻芯片行業毛利普遍走低。
目前除了行業龍頭卓勝微毛利率均值高達50%以上外,其他公司的毛利率普遍不高,甚至達到30%以上的企業都屈指可數。
2022年上半年,卓勝微、唯捷創芯、麥捷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52.55%、30.49%、18.08%。卓勝微的主營業務為分立器件和射頻模組,毛利率分別為53.51%、51.21%。唯捷創芯的主要產品為PA模組和接收端模組。麥捷科技的主要產品為電子元器件和LCM液晶顯示模組,毛利率分別為22.06%、13.57%。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有不少公司的毛利率一直在個位數徘徊。
飛驤科技采用的就是低價策略,飛驤科技已有連續三年毛利率不足5%, 2019年至2022年1-3月,飛驤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99%、2.74%、3.19%和12.95%。4G PA及模組為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然而其毛利率在2020年之后甚至不及1%。
毛利率遠低于同行的還有慧智微。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慧智微毛利率分別為6.06%、6.69%、16.19%、15.28%,其主營業務包括5G模組和4G模組。
作為對比的是,在目前仍由國際巨頭主導的中高端射頻領域,毛利率依然維持在50%左右。
而在這部分市場中,國產率僅有10%左右。
多而不強,上市之路難走
射頻芯片最大的下游應用市場手機行業需求的疲軟,讓諸多射頻芯片賽道的廠商更加艱難。“價格戰”是當下國內射頻芯片市場的主要競爭策略。
如國內做WiFi FEM的射頻廠商三伍微電子創始人鐘林所說,國產射頻前端芯片已經進入無序的競爭,在國內30億人民幣的WiFi FEM市場規模下,有近30家廠商參與競爭。國產射頻前端芯片殺價已經無底線,剛步入2023年,WiFi6 FEM價格戰進入了屠夫時代,5.8G WiFi6 FEM價格殺到了0.17USD以下,5.8G WiFi5 FEM價格更是殺到0.15USD以下。他還指出,現在不是射頻前端芯片競爭最慘的時候,每個射頻細分賽道還會有更多的競爭者進來,國產射頻芯片將進入三年困難期。
國內方面,射頻賽道的兩家上市企業卓勝微和唯捷創芯等,目前已成為射頻前端芯片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之一。2022年兩家的營收也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22年卓勝微實現營業總收入 36.79億元,同比下降20.59%;營業利潤10.75億元,同比下降51.58%;2022年度唯捷創芯實現營業總收入22.8億元,同比降低34.79%;公司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524.27%和 483.9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扭虧為盈。
對于射頻前端芯片而言,IDM的經營模式占據優勢。因為射頻前端芯片需要多種不同的生產工藝,生產鏈各環節間緊密關聯,因此產品的研發和制造依賴于供應鏈的穩定。國際巨頭大部分都是以IDM模式經營,擁有設計、制造和封測的全產業鏈能力。國內方面,目前卓勝微已經開始由Fabless開始逐步轉向 Fab-Lite,采用垂直一體化經營和Fabless并行的方式,形成從研發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到銷售的完整生態鏈。
而大多數國內的射頻芯片廠商均采用Fabless的模式,所以就面臨著供應鏈風險。例如,2021年各大晶圓廠普遍存在產能不足的情況,為了保障產能,唯捷創芯與UMC簽訂了產能保障協議,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期限三年。但2022 年下半年和2023年,由于終端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降,集成電路產業鏈進入“去庫存”周期,繼續執行原產能保障協議晶圓采購價格導致唯捷創芯承擔較高成本,于是在今年的4月4日,唯捷創芯選擇了終止也因此該協議,并向UMC支付了400萬美元終止費。
國內還有多家射頻賽道的企業正在上市之路上奮戰。
2022年10月,飛驤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飛驤科技主營業務為射頻前端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5G模組、4G PA及模組、2G-3G PA及模組、射頻開關類及泛鏈接類。
2022年11月,慧智微科創板過會。慧智微主要為智能手機、物聯網等領域提供射頻前端芯片。技術體系以功率放大器(PA)的設計能力為核心,兼具低噪聲放大器(LNA)、射頻開關(Switch)、集成無源器件濾波器(IPD Filter)等射頻器件的設計能力。
2022年12月2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康希通信的上市申請。康希通信主要產品為WiFi FEM,即應用于WiFi通信領域的射頻前端芯片模組,由公司自主研發PA、LNA及 Switch 芯片集成,實現WiFi發射鏈路及接收鏈路信號的增強放大、低噪聲放大等功能。
技術和市場是國產射頻芯片終局之戰的兩個最重要戰場。資本市場留給國產射頻芯片創業的時間不多了,短則3年,長則5年,如果不能上市或被并購,最后面臨的就是出局。
目前相關分析認為,國產射頻芯片終局之戰會分為兩個賽段,第一賽段是上市出線賽,第二賽段是上市后的淘汰賽。有人會倒在第一賽段,有人會倒在第二賽段,不管哪個賽段,這個賽程都不會太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