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也形勢嚴峻:去年消失5746家企業,今年又大量虧損
隨著一季度過后,企業們開始發布2023年一季度的財報了。
而芯片企業們,一季度的日子不太好過,比如intel一季度虧了190億,史上最慘。三星一季度利潤下滑96%,SK海力士、美光都在虧損。
臺積電、高通、AMD等廠商,都在下滑,之前有機構表示,全球前10大芯片企業,至少有9家下滑或虧損。
事實上,不只是國外的這些芯片企業比較慘,國內的芯片企業,也一樣比較慘呢。
首先上一個數據,2022年,中國吊銷、注銷芯片相關企業達5746家,比2021年的3420家增長了68%,算下來,最近2年,就消失了近萬家芯片企業了。
再上第二個數據,近日國內半導體企業相繼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從20多家企業公布的數據來看,80%的企業一季度凈利潤下滑,甚至多家企業去年還盈利,但今年一季度已經出現虧損了,其中只有不到20%的企業有增長。
而從這公布了數據的20多家企業來看,芯片設計、封測、制造企業,基本上都在下滑或虧損,只有半導體設備企業,似乎有幾家迎來了高增長。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當前整個芯片行業非常景氣,只有半導體設備受益于國產替代的影響,所以業績有增長。
結合國內外的業績情況,再考慮到消失的5700多家芯片企業,不得不說,國內芯片產業的形勢也同樣嚴峻,大家不必在看國外芯片廠商的慘狀,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當然,話又說回來,這消失的5700多家企業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想做好芯片產業,只是想通過迎合熱度得到政策補助、騙錢,比如武漢弘芯半導體,一個千億投資項目,拉來業界泰斗站臺,卻陷入爛尾、跑路、被追債的結局。
但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造芯真的不容易,只有數一數二的公司才能存活下來,芯片創業比其他行業更難,并不是那么輕易就能夠突破的。
目前國內還有17萬多家芯片企業,而2023年遠比2022年更難,所以我們有理由預測,2023年,或許消失的芯片企業會更多,進入大規模淘汰階段。
不過,在地緣危機、經濟衰退、消費萎縮、逆全球化等浪潮的影響下,芯片供應鏈安全、自主可控倒逼中國芯片產業必須去突破,不管有多艱難,我們也不得不前行,特別是現在美國對中國的芯片封鎖策略持續升溫,還拉上了荷蘭、日本一起,我們只有突破,否則芯片產業或許將永遠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