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策扶植晶圓鞏固IC制造上的地位
英特爾投下震撼彈,將投資200億美元興建兩座新晶圓廠,且提供晶圓代工服務,直接挑戰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不過,“臺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認為,英特爾對代工的服務模式并不熟悉,臺積電具有四大競爭優勢,并不怕英特爾來踢館。
英特爾晶圓代工子公司名稱是「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將為IC設計業者這類無廠半導體業者進行晶圓代工;英特爾執行長杰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預估2025年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美元,英特爾將在這塊市場中競爭,且生產種類廣泛的芯片。
英特爾在先進制程技術上卡關,原本傳出將委外代工,市場認為,臺積電將獲得英特爾的代工訂單,但是在執行長杰辛格上任后,政策出現改變,現在更是要興建新晶圓廠,且重新進入晶圓代工市場,等同是與臺積電直接競爭,消息一出引來市場高度關注。
劉佩真分析,美國政府兩大政策主軸是聯盟抗中及扶植美國晶圓鞏固美國在IC制造上的地位,過去英特爾在制造技術上也曾位居全球第一,英特爾成為美國政府主要扶植對象并不意外,包括格羅方德、美光是否也有新的投資也值得觀察。
英特爾蓋新廠,同時大動作成立晶圓代工子公司,動作相當積極,市場認為是直指臺積電而來,未來兩家公司競爭態勢將會加劇,不過,劉佩真認為,面對英特爾的挑戰,對臺積電的影響不大。
她表示,英特爾呼應美國政策宣布設新廠,回歸美國制造當生產的政策,但在晶圓代工這塊領域上,英特爾過去就面臨客戶信賴度及對代工服務的操作問題。
劉佩真說,英特爾先前只爭取到阿爾特拉等少數公司的代工訂單,除了客戶信賴度之外,最主要的關鍵在于英特爾對于在「一座工廠使用多種制程、為多個客戶制作多種產品」的代工服務模式不熟悉。
劉佩真強調,臺積電專注在代工領域,具有先進制程技術領先、高良率、客戶信賴度高、技術籃圖可實現性高等四大競爭優勢,也是臺積電穩居晶圓代工龍頭的關鍵。
劉佩真分析英特爾與臺積電的不同,在人事上,臺積電雙首長制穩定的帶領公司往前發展,在技術上更是有明確的技術籃圖,反觀英特爾的內部人事動蕩,執行長更動頻繁,且在技術上,目前先進制程約落后臺積電1~2個世代。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上發文表示,英特爾宣布要跟臺積電對干,繼續拼先進制程工藝,但他同時直指英特爾執行長杰辛格「有些搞錯方向」,「感覺代工只能服務系統客戶,AMD、高通、博通、英偉達怎么會找競爭者代工呢?」。
劉佩真認為,臺積電在先進制程技術上領先全球,面對競爭對手的追趕,需要留意的是,未來半導體的技術發展是否仍是臺積電領先及主導,另外,未來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多,需補足人才的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