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生態有多牛呢?目前幾乎支持市面上所有的硬件設備,截止至2021年底,至少上1600多萬種硬件,都可以通過Windows系統進行驅動和控制。
而軟件方面,截止至2021年底,windows下的軟件高達3500萬個,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軟件,基本上都有。
再加上wintel先入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它的生態要與wintel去PK,基本上不可能的。
首先是CPU要與X86芯片PK,其次操作系統要與windows去PK,這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有突破,能PK就不錯了,還需要兩大方面缺一不可,真正難如登天。
不過,由于wintel聯盟是美國的,而依賴wintel,就相當于我們的脖子被美國卡著,所以一直以來,國內的廠商們就在CPU、操作系統上不斷的努力,希望有自己的、獨立于wintel之外的生態體系。
比如龍芯、申威等,就一直希望能夠獨樹一幟,要打破wintel的壟斷,建成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生態。
后來隨著開源RISC-V架構的崛起,中國廠商們又找到了另外一條打破wintel壟斷的路,那就是用RISC-V芯片作CPU,使用上國產系統,來替代wintel。
而今終于有了成果,近日,在第十屆開源操作系統年度技術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廠商發布全球首款RISC-V開發筆記本電腦ROMA。
這款筆記本采用的是RISC-V架構的CPU,同時默認搭載openKylin(開放麒麟)國產操作系統。
按照說法,目前openKylin對ROMA進行了RISC-V專項技術優化,包括內核&支撐層,可擴展操作系統架構,硬件設備驅動等,提供1萬+全量軟件包,基本滿足大家的需求。
同時,官方表示,接下來會對這款電腦進行不斷升級優化,同時希望大家一起合力,完善RISC-V生態。
雖然,從當前的情況來看,RISC-V生態,要取代wintel生態,還很困難,但至少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后續就有可能邁出第10步,第100步……
被Wintel支配的日子,我們受夠了,接下來希望國產CPU,國產操作系統崛起,讓國產IT系統,跳出wintel劃定的圈子,真正實現自主可控,與intel分庭抗禮,再也不用看美國廠商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