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創北方All in車載顯示芯片:廠商眼中的“香餑餑”,從消費電子到落地還有哪些難點?
3月30日消息,國產顯示面板驅動芯片大廠集創北方,今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全面布局車載芯片新賽道。據介紹,集創北方的車載產品已陸續送樣,已進入測試階段的Mini LED驅動芯片產品有望于今年實現量產,更多車規芯片產品將于今年陸續送樣。
近幾年,全球各類型汽車的年銷售總量持續保持在8000~9000萬臺左右,雖受疫情影響曾出現一些波動,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興起和智能駕駛、智慧座艙升級換代的大背景下,汽車市場需求將會繼續保持高位增長。
作為全球最強的幾大汽車工業國之一,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市占份額約為25%,而乘用車的市場需求約占整個產業的四分之三,這讓大陸芯片廠商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
2020年全球汽車用顯示面板出貨量僅為1.27億片,而到了2025年預計突破2億片,達2.07億片,年復合增長率為10.26%。2022年車載TFT-LCD銷售收入已成功趕超智能手機。此外,在最新一代顯示技術上,集邦咨詢預測,2021年至2026年MicroLED車用顯示驅動芯片產值將以10倍以上的速度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84%。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娛樂及信息交互需求的升級,車載顯示屏行業正逐步走向大屏化、多屏化、聯屏化,刺激著這個原本小體量的市場加速擴容。
1、車載屏幕數量尺寸齊升,IDC芯片需求增速明顯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趨勢,車載屏幕尺寸以及數量都在迅速增加。CINNO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市場的新能源乘用車中控顯示屏(CID)12.0及以上尺寸段的銷量占比為48%,較傳統燃油車同尺寸段CID提升29%。同時,除了傳統的中控和儀表盤兩塊屏幕之外,娛樂、控制等應用中有采用更多屏幕的趨勢。IHS預測,到2030年,配備3塊屏幕以上的汽車數量將會占汽車市場的20%左右。
2017年,敦泰開始布局汽車市場,其車載顯示驅動芯片在2017年開始量產,2019年成功打入寶馬供應鏈;觸控芯片2018年打入蘭博基尼供應鏈;IDC芯片于2020年在現代、瑪莎拉蒂等車型上正式量產,近期更在吉利汽車與奔馳汽車聯合打造的smart精靈#1上得到應用。
在車載屏幕數量尺寸齊升的趨勢下,用戶體驗升級使得IDC芯片也得到了市場關注。
從2020年正式量產開始截至2022年上半年,敦泰車用IDC芯片在兩年多時間內已累積出貨達八百萬顆。
2、從消費電子到汽車,需要面對哪些難點?
不難發現,近年消費電子產業鏈中,各大企業紛紛加速入局智能汽車行業,多家消費電子終端巨頭宣布造車,供應鏈企業也開始布局汽車領域,轉型Tier1或投資汽車代工。但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汽車終端對供應鏈的高標準,對于整個電子產業鏈來說也是一次挑戰。
以敦泰的IDC芯片產品為例,相比于消費類電子產品,車用IDC芯片在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產能)、品質規格和市場推廣這四個環節都有不同的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是在產品開發上,車用產品在EMI & ESD所需要的標準,要遠高于手機應用。同時,車載的大屏幕應用讓車載芯片需要多顆(2或3顆)級聯技術,這是手機IDC所不需要面對的問題。
而面對車載大屏應用對IDC的需求,從智能手機領域開始,其實也經歷了一個技術迭代的過程。
在生產制造(產能)方面,與手機芯片的晶圓相比,車載芯片所需晶圓的電壓規格要更高,需要特殊的產能。為解決這一問題,敦泰作為芯片原廠,與晶圓廠一同合作開發車用IDC芯片所用的晶圓,不斷進行測試和調整直至產品量產。
另外,在過去很長時間中的缺芯潮中,由于車載芯片所需要的制程電壓和制程工藝都相對特殊,而伴隨著車載需求的大幅上升,令目前市場上車載芯片產品的產能還是較為緊張。因此能夠獲得芯片產能,特別是車規芯片所用到的晶圓產能,是芯片廠商穩定供貨的強有力保證。
據了解,2021年晶圓缺貨這一因素,推動著車載顯示芯片開始從缺貨的8英寸晶圓的DDIC轉往12英寸晶圓所生產的IDC產品。而敦泰車載產品目前供應充足并出貨持續攀升,制程部分主要產能來自12英寸先進晶圓產能來進行生產制造。
汽車產品線高單價、客制化且生命周期長的特性,將有助于實踐公司多元化產品線,提供長期且穩定的營收與獲利來源,所以敦泰會通過一些積極的措施,如與晶圓廠簽訂相關協議等,來穩定車載產品所需的產能供給。
而在品質規格的環節上,車用芯片需要通過更為嚴格、長周期的驗證,必須通過國際汽車電子協會的AECQ可靠度標準,以及符合零失效(Zero Defect)的供應鏈質量管理標準IATF16949規范。
除此之外,在市場推廣上,技術支持是芯片產品的重要競爭力之一。
總而言之,芯片公司從消費電子進入到汽車領域,需要本身過硬的實力,而這里的“實力”包括在產品上滿足車載應用的需求,通過嚴格的可靠性、穩定性測試;同時在產能上,還需要與晶圓代工廠有良好的合作,在保證產品達到車規級要求的同時,還要拿到相應的產能供應;在市場上,通過提供更完善的技術支持服務,提升產品的“軟競爭力”。
3、這些企業早已布局
車載應用市場,正成為顯示驅動芯片廠商眼中的“香餑餑”。
聯詠科技
據了解,成立于1997年的聯詠科技,最先量產的是電視應用的顯示驅動芯片,到2012年推出第一顆車載應用并支持TTL/RSDS/M-LVDS/LVDS多重傳輸接口的整合型源極驅動芯片。2015年,成功量產第一顆支持1080P60AVC錄像的行車記錄器及運動攝像機低功耗單芯片。2016年,又推出第一顆支持Auto HVS模式、HVGA分辨率的車載行車信息顯示驅動芯片。在同年,聯詠科技推出面向汽車儀表盤應用的第一顆顯示驅動芯片,當時其分辨率已做到FHD。
接著在2017年聯詠科技率先完成最新的ASIL規范認證,又推出汽車后視鏡應用的顯示驅動芯片。2019年聯詠科技推出第一顆MiniLED顯示屏的驅動芯片。2021年,推出支持車載1/2/3-chip cascade TDDI產品,提供大尺寸車載顯示器驅動方案。
聯詠科技前后發布近三十款車載顯示驅動芯片方案,從LCD、OLED,到MiniLED顯示技術的車載顯示屏均有涉及,廣泛覆蓋汽車的后視鏡、儀表盤、中控盤、行車記錄儀等應用場景。
奇景光電
在車載顯示驅動芯片領域,奇景光電也是具有領先性的中國臺灣企業之一,其至少在車載領域深耕了16年,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及大規模量產的優勢。早在前兩年,就拿下全球傳統汽車顯示驅動芯片40%以上的市場份額,占據著領導性的市場地位。
目前,奇景光電已成功量產了柔性AMOLED車用顯示器驅動IC、車用時序控制IC。并且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車載TDDI產品,實現規模化量產,成為業內首家推出車用TDDI解決方案的公司。2021年奇景光電又迅速推出第二代車載TDDI芯片HX83192系列產品,并在當年第三季度實現該產品的量產。車用TDDI產品一經上市后,當季度出貨量就突破百萬臺。
奇景光電預計在2023年第二季度量產最先進的車用LTDI,下一代智能座艙提供無縫、直覺和先進的觸覺體驗。
矽創電子
矽創電子發布的第一顆顯示驅動芯片是工控用途的,其次是智能手機,直到2008年其才宣布進入車載驅動IC市場。2017年,矽創電子首度實現車載觸控驅動芯片的量產。矽創電子的研發重點更多的是放在工控、手機和可穿戴上,車載新產品及新技術研發成果相對較少一些。
根據CINNO Research的數據,在2021年全球TFT-LCD智能穿戴市場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中,矽創電子排名第一,拿下全球32.1%的市場份額。而在當期的TFT-LCD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中,矽創電子也排名前列,全球第四,市占率為11.2%。
目前,矽創電子的車載顯示驅動芯片,更多的是采用整合型方案,主打車用儀表、車用音響、車用空調、導航顯示及其他車內顯示器應用。矽創電子在官網聲稱,其車載顯示驅動芯片產品已全部通過車規認證AEC-Q100。
矽創電子擁有a-Si TFT-LCD、STN LCD、TN LCD類型的車載顯示驅動芯片產品,以及COG 源極驅動芯片和COG 柵極驅動器。其中a-Si TFT-LCD車載顯示驅動芯片,最早一代的產品分辨率是在240x272的,而最新一代產品ST7720分辨率已提高到640x640。而COG 源極驅動芯片,最低刷新率為80MHz,最高刷新率為105MHz;最低通道數為1284通道,最高通道數為1920通道。
敦泰電子
敦泰電子早期深耕的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應用的顯示驅動芯片產品,2017年開始布局車載市場,2020年IDC(TDDI)在汽車前裝市場實現量產。在此前采訪中,敦泰電子向電子發燒友透露,公司從2020年上半年實現量產到2022年Q4,車載顯示驅動芯片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000萬顆。
據悉,目前敦泰電子的車載顯示驅動芯片已成功打入全球多家領先的汽車廠供應鏈,包括比亞迪、豐田、富豪、日產、現代、上汽、吉利、東風、長城、長安、奔馳、捷豹、沃爾沃等。瑪莎拉蒂最新上市的SUV Grecale車型,配備的12.3英寸和8.8英寸兩塊中控屏,里面采用的也是敦泰電子的FT725X車規級In-cell芯片。
目前,敦泰電子開發的車規顯示驅動芯片已成功應用于中控臺、儀表盤、后視鏡、娛樂多媒體及其他汽車智能座艙顯示屏。據說,車規顯示驅動芯片已全部通過AEC-Q100認證,并符合IATF16949規范。
車載顯示驅動芯片產品最高分辨率4K/2k,能支持IC級聯功能,并支持獨立白點調整和10億色彩顯示,具有高可靠性、強抗干擾、畫面超高清等優勢。據了解,此前大陸廠商奕斯偉也曾推出一款4K/2K分辨率的車載LCD TDDI產品,型號為EPD6501。
雖然在消費電子下滑的去年,汽車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表現出獨樹一幟的正向增長,但由于還處在成長期,市場規模成長還相對緩慢,車載顯示市場或要等到2025年才會迎來顯著的增長。
從目前來看,車載顯示驅動芯片主要被中國臺灣的廠商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奇景光電,它在這幾年車載營收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占據著非常高的市場份額。而大陸廠商方面,通過車規認證,且能實現量產的企業還非常少,更多地停留在智能手機、電視和可穿戴市場上。
可以看到,已經有很多顯示驅動芯片廠商進行前瞻布局,市場已提早進入激烈競爭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