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怕不怕?華為要“突破烏江天險”,進軍EDA領域,打破美國壟斷
眾所周知,EDA軟件是芯片IC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屬于芯片制造的上游產業,沒有EDA軟件,則芯片設計亦無從談起,EDA被業內稱為“芯片之母”。
另外EDA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只僅僅只有設計功能,還集芯片設計、綜合驗證、物理設計、仿真、測試等等環節于一體了,越來越重要了。
但目前的EDA市場,基本上被三大巨頭Synopsys、Cadence,Siemens EDA(位于美國,被西門子收購)壟斷,這三大巨頭,占了全球80%+的市場。
而在中國市場,這三大巨頭更是占了90%+的市場??梢哉f所有幾乎所有的芯片企業,都依賴國外的EDA軟件。
而國產EDA廠商,在全流程、先進工藝上還是不太夠,無法對國外的EDA進行大規模的替代,只能是局部的,小范圍的,部分流程和環節的替代。
這對于我們發展芯片產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風險,要知道目前國內已經有600多家企業被美國列了了“實體清單”。而這些企業,使用EDA是受限的,需要美國的許可,這相當于已經被卡住了脖子。
為此,國內眾多的廠商,一直在EDA領域努力,比如華大九天、概倫電子等等,同時在工藝、流程等方面均進行了突破,比如華大九天、概倫的部分產品,已經支持到3nm了。
但大家都清楚,EDA工具的突破,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生態的問題,因為EDA工具涉及到IP、設計、制造、封測等諸多環節,眾多的廠商一條龍式的應用。
而這些成功的EDA巨頭,已經與上、中、下游的廠商,形成了捆綁關系,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態,大家的產品,已經打通所有環節和流程,實現了參數、規格等的共享,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兼容。
后來者,要重建生態,兼容所有環節,工廠、設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遠比技術突破難得的,需要巨頭來參與,并一起來打通上、中、下游的環節,是一場韌性與耐力的比拼。
近日,華為正式出手了,在深圳華為坂田基地舉行“突破烏江天險 實現戰略突圍”——產品研發工具階段總結與表彰會”。
而這個“烏江突圍”行動系華為的重點項目,目的是突破美國對華為的封鎖,中間就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那就是EDA工具的突破。
華為董事長徐直軍更是直接表示:“華為要打造從沙子、礦石到產品的領先產品研發工具,徹底擺脫對西方產品開發工具的依賴,突破烏江天險,實現戰略突圍的口號已經吹響。”
華為表示,要把自己寶貴的IPD研發實踐經驗模板,內置到其發布的軟件開發工具里,把IPD管理理念和工具結合起來,開發出EDA產品來,打破西方壟斷。
事實上,華為這幾年對EDA領域非常關注,旗下的哈勃投資,已經入股多家EDA廠商,現在華為更是將自己的經驗,拿出來,注入到EDA領域,相信一定會讓國產EDA迎來關鍵性的突破,最終擺脫對國外EDA的依賴,你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