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年顯示行業預測:谷底后的盤整期
半導體產業這波下行期局勢明朗之前,顯示行業就已經率先發出了預警信號。
自從去年顯示面板跌入谷底以后,我們就沒怎么再關注這個子行業了。實際在半導體產業這波下行期局勢明朗之前,顯示行業就已經率先發出了預警信號。
作為面板類型的大頭,LCD主要是2021年隨新冠影響持續,而在產量和價格上發生史無前例的攀升的。強周期產業發展規律決定了,隨后一波供過于求趨勢到來。而且市場還遇上了需求端的明確疲軟。可預見的是2022、2023這兩年,顯示行業基本跌入這波行情的谷底。顯示行業2022年的倒退,應該是自2008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2022年下半年,面板廠開始努力控制產能利用率,但庫存和ASP價格壓力也遲遲不見放緩。從DSCC公開的數據來看,面板制造商這邊TFT(薄膜晶體管)的引入(基于面積)幾個季度持續下跌,但于在2022第四季度環比增長了3%,只是同比仍然下滑了21%;今年Q1的情況是總的TFT引入量環比下滑2%,同比下滑25%(6640萬平方米)。當季面板庫存天數小幅下降2%,但這需要考慮到中國農歷年期間,許多工廠是停工狀態,2%這個數字仍然是不樂觀的。
我們還是從LCD與OLED兩大類別,以及面板廠營收、庫存情況、工廠利用率等數據,來看看現如今的顯示行業盤整得如何了。
Fab利用率似抬頭
自2021年Q4,LCD面板之上TFT的產能利用率達到這波行情的高點之后,宏觀經濟的不良影響開始全面發揮作用,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持續,2022 Q2和Q3這個數字分別下滑了6%和15%,Q3時TFT產能利用率已經降到65%,達到自2008年經濟危機后的最低點。
去年最后一個季度的fab利用率數字是略有回升的,今年Q1進入盤整階段,Q2預計會有略微的恢復跡象。不同國家或地區的fab恢復情況還是有差異的。比如說韓國兩大面板廠三星和LG,都相繼在遠離LCD面板,全面轉向OLED。OLED受到行業下行期的影響更小,但就產能利用率來看,過去這段時間的情況也并不樂觀。
OLED面板幾大類,分別是白光OLED(8.5代產線)、QD-OLED(量子點OLED,8.5代產線)、非柔性OLED(5.5代或更小產線)、柔性OLED(6代產線)。隨消費電子市場下滑,這其中的任何一類在2022年下半年的產能利用率都未能超過70%。
TFT Quarterly Fab Utilization by Region, 2021-2023,來源:DSCC All Display Fab Utilization Report
LCD面板方面,2022年下半年主要的LCD制造商都對生產利用率進行了緊急控制。其中友達光電(AUO)和夏普的情況是最不樂觀的。2022年Q3這兩家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都降到了50%以下。這一季,友達光電稱其面板單位面積ASP價格環比只下降了3%。可見為了讓面板價格保持平穩,面板廠在產能控制上基本做到了極致。
產能利用率數字最低位出現在2022年9月——幾大主要面板廠的均值為61%。隨后10月、11月就出現了增長;在12月的停頓后,1月份再度恢復增長。從DSCC預測的上半年趨勢來看,產能利用率的回升應該是主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LCD市場目前似乎有個產能利用率處在相對高位的玩家:HKC(惠科)。Q4其工廠利用率據說就已經回升到了83%,相比于行業均值的68%可以說是非常高了。雖然個體說明不了太多問題,這可能與HKC獲取更多市場份額有關,而且目前也沒有這家公司的庫存數字;但大方向應該還比較明確。
LCD面板處于盤整期
LCD面板大行情一般關注應用大類中的LCD電視(市場價值占比約三成)。LCD電視面板價格也是自2021年年中之后一瀉千里。其實直到2022年Q1都仍有不少企業錯判市場形勢,導致庫存的進一步積壓和價格的持續走低。
不同尺寸LCD電視面板價格從2021年中一直下拉到2022年夏季。2022年9月,LCD電視面板價格步入最低谷,之后就進入了調整階段。10-11月面板價格略有回升,后續兩個月則小幅下滑或持平,到今年2月再度略微抬頭。季度環比增減數字,去年Q4維持了大約0.1%的水平上。今年Q1的情況還不錯,均價有望增長最多2.7%。
從不同尺寸LCD電視面板的單位面積價格來看,當前形勢也基本類似。一般來說更大面積的電視面板,單位面積會有一定的溢價。比如85寸大面板,單位面積的價格還是比小面板顯著更高的。不過盤整期內,也就是從去年9月以后,75寸和85寸面板單位面積溢價顯著減少。預計Q1、Q2,這方面的溢價還會變得更低。
Monthly Area Prices per Square Meter for TV Panels, January 2020 – June 2023,來源:DSCC
比如去年年中,75寸面板每平方米價格還在144美元左右,相比32寸面板高出40%。到9月份,雖然兩種面板都在跌價,但價格差距仍然差不多是40%。而今年1月,兩者差距已經縮小到了21%。
DSCC預計到6月份,這兩個尺寸的面板單位面積價格差距還會縮窄到16%。
除了韓國的兩家面板大廠,顯示面板市場的大頭仍然在LCD這邊。雖說可預見的盤整期后,LCD價格會有回升,但就目前的價格狀況以及依舊疲軟的需求來看,大部分依賴LCD面板的企業去年Q3、Q4的營業利潤仍然表現為赤字——實際去年我們就報道過,隨LCD面板價格的下跌,大部分面板廠75寸以下面板價格都跌到了現金成本以下。
刨除未在財報中提供營業利潤的三星,其他主要FPD(平面顯示面板)供應商的營業利潤平均為虧損13%。今年Q1的LCD面板價格以及產能利用率回升,對于行業而言當然是好事,但至少2023年上半年,大部分面板廠的營業利潤數字應該仍然無法抹除赤字。
DSCC追蹤2015年之后的的價格指數,2022年9月谷底的這一指數是30.5,今年3月預計會升到34;從同比增長率的角度,也是大概會在今年6月份以后擺脫負值。
當前市場的需求端疲軟信號仍未有松弛。在去年下半年經歷了中國雙11、雙12,以及歐美的購物季,中國春節之后,市場表現仍然不怎么樣,今年Q1的供應鏈庫存甚至還有回升。不過持續的低利用率正在逐漸拉低超量庫存。3月到二季度,面板價格就還會慢慢回調。預計3月份LCD電視面板均價會比12月份提升1.9%,整體Q1則會比去年Q4增長約1.7%。
OLED面板今年預期增長2%
DSCC的OLED出貨報告顯示,2022年Q4,OLED面板市場收報于季度營收163億美元,同比下滑3%;出貨量同比下滑7%。那么2022年全年OLED面板市場價值總體417億美元,小幅下滑了1%。
這其中主要負增長的兩位選手是OLED智能手機同比下滑1%,OLED電視同比下滑9%。其他不少OLED應用都有增長,增幅應該還不小;只不過大幅增長的應用如AR/VR、汽車、游戲設備等,市場容量在智能手機(占到OLED市場7-8成左右的營收和出貨量)面前都是不夠看的。
一般Q4總有一些重大利好。比如說每年Q4是新款iPhone的銷售旺季。去年Q4,iPhone 14 Pro系列的環比增幅達到了三位數;像OPPO、小米之類的手機廠商,新品出貨量也有較大幅度的環比增長。所以OLED智能手機Q4的出貨量和營收大約都有3%的同比增長,但也依舊未能抵擋OLED面板整體下滑的大趨勢。
2023Q1的數字不容樂觀。DSCC預計這一季OLED面板營收同比下滑24%,也是因為采用OLED屏幕的手機和電視發生了比較大的出貨量下降。其中智能手機應用方向的面板營收同比預計下滑21%,電視則下滑約39%。
目前OLED面板市場的大頭都是被三星(Samsung Display)拿走的。Q1三星的AMOLED面板營收占到總體市場的54%;緊隨其后的是20%左右的LG Display和有望在這一季達到15%的京東方(BOE)。關注OLED面板市場的讀者,可以著重關注這三家企業今年的財報。
DSCC預期,OLED面板今年全年營收增長2%,達到約420億美元左右。市場恢復的主力應用包括顯示器、AR/VR、汽車、筆記本PC、電視、平板。通常列為利好因素的還有中國今年的防疫政策相對放開,以及從年初CES展會看到行業更為激進的價格策略,和新品類即將入市——尤其是在面向IT應用時,如更大尺寸的QD-OLED顯示器。DSCC新一年對于OLED的預測好像非常樂觀。
Annual OLED Panel Revenue by Application, 2020-2023,來源:Q4'22 OLED Shipment Report
DSCC認為今年用于智能手機的OLED面板出貨量會有同比7%的增長,主要是因為柔性面板11%的增長和可折疊OLED面板45%的增長。其他類別應用的出貨量同比增長包括,OLED筆記本PC,50%增長;OLED顯示器,171%增長;OLED電視,12%增長;OLED平板,34%增長;OLED智能手表6%增長;OLED汽車105%增長;AR/VR,247%增長。(基于這些數字和年度總體2%的營收增量預期,智能手機OLED面板的營收增量應該持平或甚至有所減少)
不過畢竟OLED面板在LCD面板面前,市場規模還是不夠看的。所以2023年全年顯示行業大趨勢仍然會走低。這里面還需要考慮到LG和三星會關閉更多LCD工廠,以及當前需求端的疲軟,其他制造商延后產能擴充。DSCC預計2023年,LCD產量跌3%,OLED產量增加6%。顯示行業市場價值2023年的總體下滑依舊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