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的發展,美國芯片和美國芯片設備均受打擊,外媒:了不起
日前消息指美國三大芯片設備企業傳出了裁員的消息,主要是受中國芯片設備自給率大幅提升的影響,中國不僅減少購買美國芯片,也在減少購買美國芯片設備,讓美國芯片行業備受壓力。
中國芯片這幾年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由此2022年中國進口的芯片減少了970億顆或15%,今年前兩個月中國的芯片進口量進一步減少670億顆或26.5%,芯片進口在加速減少。
隨著中國芯片的進口快速減少,美國芯片已承受著壓力,2022年Q4美國的Intel、美光出現虧損,其他美國芯片企業如高通、NVIDIA等的業績都出現大跌,甚至被迫裁員降薪確保現金流。
在這些美國芯片企業之外,日前再有美國芯片設備行業傳出不利消息,美國三大芯片設備企業泛林集團、應用材料、科磊都因為業績衰退計劃裁員,原因同樣與中國有關,因為中國的芯片設備也在快速提升芯片設備國產化率。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的芯片設備國產化率為21%,2022年中國的芯片設備國產化率已提升到35%,提升了70%左右,中國是全球最大芯片市場,這幾年中國力推芯片發展,芯片日產能達到10億顆,對芯片材料的需求大增,但是從美國進口的芯片材料卻減少了,由此美國芯片設備行業遭受了打擊。
芯片設備是美國的一張牌,這幾年美國頻頻出手壓制中國芯片的手段之一就是限制中國獲得芯片設備,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更是要求光刻機巨頭ASML不要對中國出售14納米以下的光刻機。
美國則掌握著芯片設備材料,美國的泛林集團、應用材料、科磊是芯片材料行業的重要廠商,芯片材料屬于芯片制造行業的消耗品,美國通過限制中國獲得這些材料,試圖遏制中國芯片制造行業。
然而中國并未坐視,這幾年中國在芯片設備行業頻頻發力,打破空白,例如光刻膠中國的南大光電就研發成功5納米光刻膠,力求實現國產替代,打破了美國在芯片材料方面的壟斷,給美國芯片材料行業造成打擊。
不僅中國芯片行業認識到芯片材料不能受制于美國,韓國的三星也因日本在芯片材料方面的供應而產生糾葛,由此韓國集合諸多企業研發自己的光刻膠,全球芯片制造行業都在力求擺脫對美國、日本的芯片材料的依賴性,由此導致了如今美國三大芯片材料廠商的衰退。
芯片材料不過是美國打斷全球芯片供應鏈造成的縮影,由于美國的霸道行徑,如今全球諸多經濟體都開始發展自己的芯片產業,在中國芯片取得一定的成績后,日本和歐洲都在重拾芯片產業,日本聯合八家企業成立一家芯片企業發展芯片業務,還與歐洲合作開發2納米工藝,歐洲則已推出450億歐元芯片補貼計劃,美國芯片對全球芯片行業的壟斷必將被進一步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