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設備替代提升近七成,ASML和美國芯片行業損失超50億美元
日前分析機構給出了2022年國內芯片設備行業的數據,數據顯示中國的芯片設備國產化率已提升至35%,較2021年的21%提升了67%,顯示國內芯片行業正加速以國產芯片設備替代ASML和美國的芯片設備。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從2019年起開始難以獲得海外的芯片設備,同時國產芯片企業也認識到了海外芯片設備的不可靠,因此紛紛增加國產芯片設備的比例,推動國產芯片設備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在芯片制造的八大環節中,國產芯片設備行業已搞定七個環節,普遍已達到14納米,其中刻蝕機已達到5納米,這些環節都在增加國產芯片設備的比例,據悉去膠、清洗、刻蝕、封裝等環節的國產芯片設備替代都已提升到三成以上。
目前國產芯片設備的薄弱環節是光刻機,國產芯片的前道光刻機還在積極攻克28納米,不過后道光刻機卻早已攻克28納米,國產光刻機在封裝環節的占比已提升到八成以上,哈工大等機構公布的光刻機技術將加速前道光刻機的發展。
近期國內多家芯片設備企業公布的業績也證明了這些成績,華海清科、拓荊科技都取得了營收、利潤的倍速增長,盛美上海、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也取得了業績的大幅增長,顯示出國產芯片設備企業從國內市場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隨著國產芯片設備替代進口設備,ASML和美國芯片設備行業蒙受了巨額損失。ASML公布的2022年Q3業績顯示從中國市場獲得的收入占比只有一成,而此前的2022年Q1和2021年從中國市場獲得的收入占比高達三成。
美國芯片設備行業同樣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美國芯片設備行業主要是在芯片材料方面占據優勢,不過中國的芯片材料已取得不小的進步,國內的南大光電研發出了5納米光刻膠,替代美國的光刻膠,SEMI預測美國的芯片設備行業損失的收入估計達到50億美元。
隨著國產芯片設備的進展,國產芯片設備不僅在國內市場替代海外設備,它們還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國產的5納米刻蝕機就已獲得臺積電的認可,顯示出國產芯片設備的競爭力在快速提升,給海外同行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面對中國芯片設備的快速成長,ASML就迅速轉變了態度,ASML之前曾聲言即使給中國圖紙也生產不出光刻機,而早前ASML高管卻表示只要給予時間,中國遲早能生產出先進的光刻機,林毅夫也表示只要3年時間中國就能生產出先進光刻機。
知名院士倪光南說過,先進技術是求不來的、買不來的,必須加強自主研發,如今中國芯片設備行業的進步證明了中國芯片的自研實力快速提升,國產芯片實現完全自主的目標必將實現,而海外芯片設備行業將因此失去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