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可靠,臺積電開始回頭了
臺積電近期一反之前的態度,對于赴美設廠熱情不再,在宣布臺灣量產3納米的同時,加速中國大陸的南京工廠28納米產能擴張,顯示出它希望依托包括中國大陸市場在內的亞洲地區,業界人士指這是臺積電回頭了。
一、臺積電成美積電卻沒得到回報
近幾年來,美國對臺積電可謂是大棒加胡蘿卜,要求臺積電上交機密數據,又要求臺積電赴美設廠,還推出了520億美元芯片補貼計劃,最終促成了臺積電赴美設廠,臺積電不僅已在美國建設5納米工廠,還計劃在美國建設3納米工廠,因此業界一度驚呼臺積電要變成美積電了。
然而現實卻給了臺積電一大巴掌,2022年10月臺積電包機10架將臺灣的300名技術骨干和家屬以及設備運往美國,加速美國的5納米工廠量產,然而臺積電卻很快發現美國根本就找不到足夠的技術工人,而且這些技術工人不愿加班和上夜班,最終只能讓300名技術骨干頂上。
臺積電在決定加速美國的工廠量產進程后,美國芯片企業卻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由于美國生產芯片的成本高出五成,臺積電希望美國芯片企業承擔部分成本,但是美國芯片企業卻予以拒絕。
最后美國公布的芯片補貼只給了臺積電10%的份額,有七成以上給了Intel、美光等美國本土芯片企業,甚至連三星也拿到了13%的份額,這自然讓臺積電明白了美國并沒將它視為自己人,赴美設廠得不償失。
在美國遭受的挫折開始讓臺積電反思,臺積電終于認識到它的希望還是在亞洲市場,于是迅速轉身,重投亞洲市場,還有中國大陸市場。
二、臺積電回頭了
2022年底臺積電宣布3納米工藝在中國臺灣量產,并且非常罕有地舉行了3納米工藝的量產儀式,而美國的3納米工廠預計最快也得在2025年后量產,而到了那時候估計臺積電的2納米工藝也已在中國臺灣量產,臺積電此舉無疑說明它的重心仍然在中國臺灣。
在中國臺灣量產3納米的同時,臺積電還宣布中國大陸的南京工廠繼續推進28納米工藝的擴產計劃,臺積電推進南京工廠的擴產計劃無疑是希望抓住中國大陸市場,因為中國大陸市場是當下繼續保持擴張勢頭的芯片市場。
202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芯片在穩步發展,以國產芯片替代美國芯片,由此國產芯片的進口量減少了970億顆,這為中國芯片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中國涌現的眾多芯片企業需要大量芯片產能,中國三家芯片制造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超過九成,而臺積電的臺灣工廠卻因產能過剩而不得不關閉部分EUV光刻機,臺積電更需要抓住大陸市場的機會。
外媒正是因此認為臺積電這是回頭了,畢竟此前中國大陸的芯片行業曾給臺積電貢獻了兩成多的收入,那時候臺積電借助中國芯片的制衡,擁有更多議價權,臺積電頻頻漲價,美國芯片卻只能接受,這與去年以來由于美國芯片為臺積電貢獻了七成收入,連連拒絕臺積電漲價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臺積電開始回歸亞洲市場,并不能因此就認為臺積電是個可靠的合作伙伴,畢竟此前它聽從美國的要求停止為一家中國科技企業代工芯片,《人民日報》就曾對此評論指不能對海外芯片企業抱有幻想,芯片產業還是得依靠我們自己,只有掌控主導權才能確保中國芯片的產業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