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度修改芯片規則,引發諸多方面的憤怒,內外都不討好
美國拉攏了日本和荷蘭再度收緊對中國的芯片設備出口,然而這一次損害了諸多經濟體的利益,甚至包括美國芯片的利益,由此引發各方的憤怒,可謂內外都不討好。
首先是美國芯片的不滿,自美國從2019年采取限制措施以來,美國芯片行業已蒙受了巨大的損失,2022年美國芯片行業更已有Intel、美光等陷入虧損,AMD的凈利潤下跌九成多,其他美國芯片企業也因此蒙受損失,美國芯片企業的市值腰斬比比皆是。
其次是這次拉攏的荷蘭和日本,荷蘭可以說是最先響應美國的,而荷蘭的ASML也是因此而最先蒙受損失的,ASML至今未能對中國出口EUV光刻機,一臺EUV光刻機的售價高達1.2億美元;2022年下半年美國再度收緊措施之后,中國市場為ASML貢獻的收入迅速從三成多降低至一成,損失了三分之二的收入。
日本本來趁著ASML對中國出口光刻機受制的影響,希望從中國獲得收入,中國也給予了回報,2022年下半年中國一家芯片企業招標27臺光刻機,其中21臺就給了日本光刻機企業,日本光刻機本來希望依靠中國市場再度復興,然而在美國的要求下,日本的光刻機產業很可能將因此失去中國市場。
再次是德國、韓國等經濟體,德國等經濟體為ASML、尼康等光刻機企業提供配件,它們從中賺取了不菲的收入,如今隨著ASML、日本對中國的光刻機出口受制,德國也將因此利益受損;韓國最大芯片出口市場是中國市場,2022年下半年以來,韓國對中國的芯片出口連續下跌,也導致韓國再度出現了逆差。
可以說美國這次再度修改芯片規則,讓上述各方面蒙受的損失進一步加大,這與它們的利益訴求顯然迥異。美國芯片企業Intel在公布了虧損的業績之后,曾表示希望中國市場從2023年下半年增加對Intel的采購,幫助Intel扭轉虧損;NVIDIA迅速為中國市場定制了芯片,確保繼續從中國市場分羹。
日本擔憂自己的利益受損,這次就沒有直接表態,因為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有巨大的利益,豐田、日產、本田等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有巨大的銷量,此前韓國的做法導致現代汽車迅速在中國市場衰退就是前車之鑒;而且日本對美國也不完全信任,日本的芯片產業曾占全球半數市場,卻因美國的打壓而迅速衰落,如今日本已聯合八家企業成立一家芯片企業,希望再度振興芯片產業,顯示出它已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愿將自己完全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荷蘭對中國的態度一直頗為反復,原因同樣是利益,早前荷蘭外貿大臣就曾表示將會為荷蘭的企業爭取自由出貨的權利,確保荷蘭企業的利益,這其實就是為ASML說話;ASML也曾指美國的做法打斷了全球芯片產業鏈,限制對中國出口光刻機等設備,只會促使中國加速光刻機產業發展。
德國的利益訴求與日本有相似之處,德國的汽車、機械設備等產業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大眾、寶馬、奔馳等都是中國市場知名的汽車品牌,占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德國本來就無意摻和其中,這次更是無妄之災。
眼看著連美國芯片都積極對中國出貨,而日本、荷蘭的企業卻一再被限制而導致利益受損,如今美國芯片也對相關芯片規則抱怨不斷,而美國卻無法對這些經濟體和企業提供補償,可以說美國的做法已引發了內外的不滿,美國一意孤行的所謂最終恐怕難以持續,或許將會是個虎頭蛇尾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