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級無源物聯網市場曙光初現,無源物聯網芯片將進入哪些市場?
隨著著5G到來,萬物互聯越來越成為現實,目前像各種智能產品,監視器,表具等已經全部上網,例如大家家中的氣表,電表等。
有些設備通過WIFI上網,但也有一些室外設備,是通過蜂窩網絡(運營商的2G/3G/4G/5G)上網的,比如燃氣表,室外的溫度監測、環境監測器等。
截至2022年底,我國的蜂窩物聯網新增用戶高達4.47億,總用戶達18.45億戶,而全球蜂窩物聯網用戶超過30億,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50億。
最近行業內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近日,超高頻RFID芯片研發商智匯芯聯微電子有限公司(簡稱“智匯芯聯微電子”)成功實現全球首次無源物聯網芯片與移動基站通信互聯,此次通信互聯的成功標志著無源物聯網芯片在RFID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極其重要的產品和技術分支且具有更加寬廣的應用領域,千億級無源物聯網市場已經曙光顯現。
相信此消息出現,對于關注無源技術的物聯網人、RFID等產業的相關從業者而言,都非常重磅,尤其在無源標簽沖擊千億級出貨量的今天,更無疑是一枚深水炸 彈。筆者在感嘆技術迭代速度快之余,也好奇該技術如何實現又將如何使用,更好奇這樣的技術出現,會對哪些產業造成影響?
無源物聯網+蜂窩網絡,有什么新意?
無源物聯網技術的演技包含三個階段發展。第一階段,點對點時代,采用傳統的RFID一體式方式,點對點近距離讀寫,主要應用在服裝,快消品和區域倉儲盤點等領域;第二階段,用戶局域網時代,基于局域網協議,比如藍牙、LoRa、用戶組網部署,規模盤點,實現遠距離無源通訊;第三階段,廣域網云平臺時代,借助于運營商基站,打造全程廣域互聯,建立基于云平臺的萬物互聯新業態。
當前,電子標簽能夠實現10米內的連接,未來無源物聯網的技術方向是與5G通信終端,5G網絡基站連接。而此次通信互聯成功的全球首款無源物聯網3.0芯片由智匯芯聯微電子完全自主研發。在展現芯片能實現與蜂窩無源物聯協議基站之間的數據通信的同時,它也展露出了智匯芯聯微電子具備強大技術實力。
傳統無源物聯網技術在出現之時,便引起了不小轟動,由于其無需電源的特性,滿足了非常多低功耗通信場景的需求。目前RFID、藍牙、Wi-Fi、LoRa等通信技術都在做無源方案,而基于蜂窩通信的概念也在去年被首次提出。
據悉,蜂窩無源物聯網技術,最早在去年6月被華為與中國移動(又稱“eIoT”)提出,主要對標RFID技術,這同樣也是當時RFID產業的重磅新聞。據了解,該技術包含了應用覆蓋面更廣、成本與功耗更低、支持基于定位功能、使能局域/廣域組網等特點,能夠填補RFID技術的大部分短板。不過在此消息后,網絡便幾乎再無蜂窩無源物聯網技術一詞的更新消息。
令人意外的是,如今相關產品竟已研發成功。
智匯芯聯微電子成立于2018年底,專注于無源物聯網標簽芯片的研發和銷售,已經推出了多款UHF RFID超低功耗無源物聯網芯片,產品性能接近國際同類產品,并已在眾多客戶端得到充分驗證。
2021年智匯芯聯完成超5000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由國興創投基金領投,青源投資、華犇創投,冠達控股跟投組成。青桐資本擔任該輪獨家財務顧問。
世界首款+全自主國產,將進入哪些市場?
據了解,目前無源物聯網正向千億級連接量發展,但就當下的情況來看,發展速度似乎正在減緩,一是由于適配場景的局限性,包括零售、倉儲、物流等垂直應用上已只剩存量市場;二是由于傳統無源RFID通信距離受限等技術瓶頸,導致其難以拓展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
而如今新款無源物聯網芯片的出現,相比于傳統無源RFID,在功能性、實用性、便利性上都實現了超越。不過新品的到來,并不完全是產品的替代,而屬于是技術的迭代。
未來,將應用于哪些市場?
C端應用的話,可以做比如個人資產管理等應用,標簽可以直接貼到個人資產,有基站的地方就能激活并入網;B端應用在倉儲、物流、資產管理等都沒問題,如果結合各類傳感器,還能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市場方面的話,該芯片的應用市場除了傳統RFID的應用市場以外,會與NB-IoT有部分重疊。
無源物聯網本身是趨勢,所以該芯片所擁有的技術也可能會是趨勢,畢竟它一邊是解決了傳統無源RFID的痛點——傳輸距離,另一邊因為直連基站,在便利性上優于其他的無源技術。普及的時間周期,一方面需要依賴5G基站的網絡密度,也就是得看5G網絡的推進速度;另一方面就是需要依賴使用這個芯片的應用場景的豐富性,不過對比傳統無源RFID,該芯片使用量會更大,因為局限性更小,在被標識物上貼個標簽就能直接和5G基站通信,非常便捷。
綜上所述,在應用場景和市場上,新款無源物聯網芯片能夠發展出更多元化的應用。
結語
客觀地說,技術的迭代一定是科技行業的基調,尤其產業鏈上游芯片端的發展,必然會對整個行業帶來不小影響。而本次蜂窩無源物聯網芯片研發成功,也大概率會為無源物聯網、RFID、標簽產品等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
從無源物聯網的角度來說,與蜂窩通信的互聯能夠擴大雙方已有優勢,一方面為蜂窩通信提供增量,另一方面則是有助于無源物聯網技術普及,而結合使用則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強的功能性、更好的便利性。
從基于RFID等技術的標簽類產品的角度來說,在C端如AirTag等有源產品由于價格昂貴,導致市場反饋一般;在B端傳統技術到達瓶頸期、布網過程復雜,導致應用場景難以拓展。而與蜂窩通信互聯,或將能夠改變B、C兩端的產業格局,技術的更新存在較高的必要性。
所以,對于新品的到來,與其擔憂新品的替代會革了誰的命,不如換個角度,加入其中并刺激技術的迭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