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賺160億元!一家國產新能源車王的全產業鏈布局
2022年,對于比亞迪而言又是創造歷史的一年。
凈利潤高達160億元,創下了公司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近日,比亞迪率先披露了公司2022年的業績情況。據其業績快報顯示,2022年預計營業收入突破4,200 億元,同比增長94.3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60~170 億元,同比增長 425.42%~458.26%;扣除非經常損益后,凈利潤為151 -163億元,同比增長1,103.55%-1,199.20%。從數據來看,2022年比亞迪不管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創下了公司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比亞迪2022年業績快報
資料來源:比亞迪公告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桿企業,比亞迪是如何在疫情反復、供應鏈受限、原材料價格上漲、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實現160億凈利潤的?下面芯八哥從比亞迪的主營業務構成,來給大家做一一拆解。
據wind顯示,比亞迪成立于1995年,2003年開始進軍汽車業務,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公司主要以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三大核心業務為主,并向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領域積極拓展。
資料來源:wind
從主營業務收入的構成來看,目前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占比分別占比約為52%、40%、8%左右。
汽車業務方面,毫無疑問,作為我國甚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仍然是比亞迪主要的營收來源,并且平均毛利率超過了20%,為公司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手機部件及組裝方面,雖然該業務毛利率水平整體不高,但在下游眾多大客戶的支撐下,近年來該業務一直呈穩定增長的趨勢;而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方面,在國家“雙碳”政策的驅動下,近年來也呈明顯的快速發展趨勢,是公司新能源業務的重要發力點所在。
新能源汽車量價齊升,國內市占率有望從27%上升至40%
在汽車領域,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比亞迪具備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研發優勢,奠定了公司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行業領導地位。
(一) 新能源汽車量價齊升,是公司業績的主要來源
銷量方面,根據比亞迪的公告披露,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爆發式增長, 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52.46%,累計銷量為186.85萬輛。單純從數據來看,比亞迪186.3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完全超過了特斯拉2022年在全球的131萬輛的銷量,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資料來源:芯八哥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在勇奪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的同時,也超預期的完成了2022年年初制定的150萬輛的小目標,是行業內少數幾家能夠在不利環境下仍然能夠超預期完成目標的廠商,其強者恒強的龍頭優勢越發明顯。
價格方面,隨著公司銷量持續高增,帶動了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規模效應顯著,2022年比亞迪的汽車銷售均價已提升至17.6萬元。此外,根據業績預告中160-170億的利潤測算,2022年公司單車利潤已經達到8500-9000元,同比實現2倍以上增長。
2023年初,由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補貼退坡等影響,比亞迪將旗下部分車型的價格上調2000-6000元不等。未來,隨著騰勢、仰望等眾多高端車型的放量,比亞迪單車均價有望持續提升,預計2023年公司單車利潤將超過1萬元,進一步支撐公司盈利增長。
(二)純電動、混動雙戰略驅動,四大品牌矩陣實現市場全覆蓋
在技術路線方面,比亞迪堅持以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兩條腿,齊步走”的戰略,推進新能源汽車行業全面快速發展。
其中,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公司傾力打造“e 平臺 3.0”全新純電平臺,把智能、高效、安全、美學四大優勢帶入產品,基于該平臺設計推出的多款車型均受到市場矚目;在插電式混合動力領域,被譽為燃油車顛覆者的“DM-i 超級混動”產品已經實現了與同級別燃油車購置同價,憑借超低油耗、靜謐平順、卓越動力的特點,推動公司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節節攀升,引領行業發展新風向。
在產品矩陣上,比亞迪以王朝、海洋、騰勢、仰望四大品牌,實現了不同級別、價位產品的全覆蓋。
比亞迪汽車產品架構
數據來源:汽車之家
其中,王朝和海洋網絡定位30萬元以下大眾市場,而騰勢品牌是比亞迪與奔馳合資創立的中國首家專注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定位30~50萬元價格帶。而比亞迪仰望品牌定位為百萬級別的豪華車市場。
其中,U8在外觀方面,具備豪華感的形面和強壯飽滿的體量。在性能方面,可實現零百加速3秒級,具備復雜路況下的智能脫困和緊急避險能力。U9在外觀方面,具備經典超跑的設計元素與未來電動感。在性能上,可實現零百加速2秒級。
(三)電動化、智能化雙管齊下,以保障供應鏈重點環節安全穩定
疫情以來,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遭到了嚴重的考驗,其中尤其以電動化的電池和智能化的芯片缺貨及漲價情況最為突出。
為保障供應鏈重點環節安全穩定,與產業鏈伙伴相互賦能,最終實現合作共贏,比亞迪近年來在供應鏈布局上動作十分頻繁。
其中,在電池領域,比亞迪早在2017年就開始布局青海鹽湖資源,擬建設3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2021年,公司布局了西藏礦業的萬噸碳酸鋰項目,建成后預計西藏礦業碳酸鋰年產能將達1.7萬噸;2022年,比亞迪密集布局鋰資源。其中,1月智利鋰礦項目被當地法院遺憾叫停;3月擬戰投盛新鋰能,該公司于22年4月與銀河鋰業簽署協議,每年采購鋰精礦6萬噸,且擬規劃新建6萬噸鋰鹽的印尼項目,預計23年投產;同月底,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聯合四川路橋成立礦業公司,預計要與寧德時代爭奪四川鋰礦資源。
數據來源:公開新聞,東吳證券
在芯片領域,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是國內領先的車規級半導體 IDM 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 IC、智能傳感器、光電半導體、半導體制造及服務,覆蓋了對光、電、磁等信號的感應、處理及控制,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能源、工業等領域。
資料來源:比亞迪
比亞迪半導體雖然產品齊全、業務全面,但這依然滿足不了公司日益激增的汽車業務對半導體的巨大需求。
為此,從2020年9月“缺芯”以來,比亞迪就開始了其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之路。截止目前,據芯八哥不完全統計,以比亞迪為投資主體投資的半導體項目就高達15個,覆蓋了IP、材料、設備、設計等多個細分領域。
在設計領域,比亞迪投資了進芯電子、中科昊芯、韜潤半導體、地平線、華大北斗等5家公司;在材料領域,比亞迪對碳化硅材料情有獨鐘,相繼戰略投資了碳化硅襯底廠商天科合達和碳化硅外延片廠商東莞天域;在傳感器領域,比亞迪相繼參股了縱慧芯光、芯視界、速騰聚創3家激光雷達產業鏈公司。
作為與產業上下游的有效紐帶,產業投資為比亞迪所帶來的產業賦能效應已初見成效。在2022年,即使面對各種原因導致的漲價、缺貨等復雜環境,也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公司原材料能夠及時、穩定供應。
當然,除了公司內部供應鏈外,比亞迪的部分汽車零部件產品也陸續引入外部供應商,包括智能駕駛、智能泊車、音響功放/HUD等汽車電子相關細分子板塊,具體公司包括英偉達、德賽西威、上聲電子等,利用外部供應鏈的“鯰魚效應”加強了公司市場化競爭,整體而言有利于公司體制活力的增強。
(四)海外銷量同比增長307.2%,加速出海讓中國新能源車走向全世界
據中汽協的數據,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出口量首次突破300萬輛,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據其預測,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銷量有望超過900萬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
在國內取得一定的成功后,近年來比亞迪在海外市場也開始逐漸發力。公司在2022年基本完成海外布局,出海重心在歐洲地區,與公司合作的歐洲三大經銷商旗下約 340 多家銷售門店,貢獻約出海總銷量的一半以上。此外,公司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以色列等市場的布局也初有成效。
從具體銷量來看,比亞迪在2022年 11月首次達成海外月銷破萬的銷量,并且在12月繼續穩步增長,去年全年累計出口乘用車達5.6萬輛,同比增長307.2%。考慮到海外新能源補貼持續及公司產品力的優勢,公司出口新能源在歐洲、東南亞、澳洲等地區有望繼續迎來快速發展,2023年公司出口有望突破30萬輛。
(五)展望2023年,比亞迪汽車國內市占率有望從27%上升至40%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滲透率達到25.6%。其中比亞迪銷量為186.85萬輛,市占率為占比27.13%。據其預測,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銷量有望達到900-1000萬輛,滲透率會達到40%。而根據比亞迪近日在公司電話會議中的預測,2023年比亞迪整車銷售預計在400萬輛,市占率接近40%。
從27.13%上升到 40%,2023年汽車業務依然是比亞迪最賺錢的業務,沒有之一。
動力電池市占率僅次于寧德時代,光伏儲能全產業鏈布局帶來全新增長空間
比亞迪的二次充電電池業務以子公司弗迪電池為核心。
據了解,弗迪電池具備從礦石到梯次利用的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開發能力。橫向來看,公司產品涵蓋3C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梯次利用等多領域;縱向來看,其產品向下游覆蓋了整車動力電池及儲能用二次電池等領域。
從公司披露的數據來看,2022年Q4 比亞迪動力和儲能電池裝機量為32.34GWh,同比增長123%,環比增長38%;2022年累計裝機為89.84GWh,同比增長137%,其中儲能預計貢獻12gwh,同比實現翻倍以上增長。受益于歐洲戶儲及全球大電站項目,預計2023年比亞迪電池產量將超200gwh,有望繼續實現高速增長,其中儲能電池出貨預計為30gwh,同增150%。
(一)動力電池市占率僅次于寧德時代,自用外銷雙管齊下帶來全新增長空間
在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開發了高度安全的磷酸鐵鋰電池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應用于電動乘用車和電動商用車領域,解決了電動汽車電池在安全性、循環壽命和續航里程等方面的全球性難題。
通過持續的迭代創新,比亞迪近年來推出了業內領先的刀片電池和 CTB(Cell to Body)技術。自2020年以來,刀片電池逐步應用至比亞迪王朝系列以及海洋系列等旗下所有產品上,性能得到了業內普遍認可。
比亞迪電池技術發展路徑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產能方面,比亞迪已在深圳、西安、青海、重慶、長沙、貴陽等多地建立生產基地,2020年投產65GWh,2021年新增投產70GWh,已有產能合計135GWh。根據公司相關披露數據,預計2022年將新增投產至少80GWh,2023年將新增投產225GWh,屆時累計產能將達440GWh。產能的大幅提升帶來規模效應,未來公司的電池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弗迪系動力電池除了比亞迪自用外,也已經向外部汽車客戶大規模出貨。目前,外部客戶主要有一汽紅旗、中通客車、長安汽車、豐田汽車、福特汽車等,有望為公司業績帶來全新增量。
隨著產能的不斷提高,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與行業市占率也在同步提升。根據GGII的數據,目前比亞迪的市占率僅次于寧德時代,整體市場份額在22%左右。
比亞迪動力電池分類型市場份額變化
數據來源:GGII
(二)已形成光伏儲能全產業鏈布局,多個細分品類位于國內前三
光伏儲能方面,在“雙碳”目標引領和全球清潔能源加速應用的背景下,比亞迪該業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wind
其中,光伏業務作為比亞迪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重要布局之一,擁有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系統應用等全產業鏈布局,打通了能源從吸收、存儲到應用的各個環節。除了光伏業務外,比亞迪也在積極布局儲能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比亞迪在儲能領域也已經實現電池、BMS、EMS、PCS等全業務制造領域覆蓋,位居市場前列。
從行業地位來看,根據CNESA的數據,2021年比亞迪儲能電池全球出貨量名列中國企業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鵬輝能源;全球儲能PCS提供商名列中國企業第三,僅次于陽光電源和科華數能;海外市場儲能系統集成商名列中國企業第二,僅次于陽光電源,成為海外市場儲能系統出貨量最多的中國企業之一。
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業績較為穩定,面對行業低迷主動調整策略以穿越下行周期
比亞迪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主要由子公司比亞迪電子為核心。
作為全球智能產品開發及生產和組裝的領先廠商,比亞迪電子可以為客戶提供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服務,產品覆蓋消費電子、汽車智能系統、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及新型智能產品等領域。
根據wind的數據,近年來比亞迪電子板塊營業收入穩定增長,占比亞迪總體營業收入的比重穩定在40%左右,毛利率整體穩定在10%左右。結合比亞迪電子年報來看,該板塊以智能手機及筆電設備組裝業務的營收占比貢獻最大,零部件銷售占比次之。主要客戶包括華為、三星、蘋果、榮耀、小米、iRobot、vivo 等智能移動終端領導廠商。
數據來源:wind
由于受到經濟下行、需求減弱等的影響,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日子并不好過。根據Omdia的數據,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07億臺,與去年的13.4億臺相比下跌了9.9%。除了Honor外,全球主要廠商出貨量都呈明顯的下跌趨勢。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中國的廠商,小米、華為、vivo和oppo的出貨量均同比實現兩位數的下跌。
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及市場份額
(單位:百萬臺)
資料來源:Omdia
受此影響,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在2022年整體產能利用率偏低,盈利承壓明顯。據公司披露,上半年該業務板塊僅實現410.70億元收入,同比下跌 4.78%。
為了扭轉頹勢,比亞迪對該業務做出了針對性的調整,一是提高了海外大客戶的業務份額比例。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雖然中國廠商出貨量大幅下降,但排名前二的蘋果、三星出貨量依然比較穩定,整體出貨量下跌都在5%以內。提高海外絕對大客戶的占比,為公司業績的穩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對內部業務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在智能手機及筆電設備組裝、零部件的基礎上,公司進一步增加了智能家居、無人機、電子霧化等新型智能產品以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域控制器、車載聲學系統等汽車智能新品類,為公司業務發展帶來強勁的新動能,以實現該業務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2020/2021比亞迪電子不同業務營收占比變化(2020為內圈)
數據來源:wind
作為一家橫跨汽車、電池、半導體等多個領域的企業集團,比亞迪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2022年銷量超越特斯拉,實現160億元的凈利潤對于比亞迪來說,一切才剛剛開始。
未來,比亞迪在鞏固其新能源市場地位的同時,將在品牌價值向上拓展、加速國際化等方面繼續發力,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以及帶領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全世界貢獻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