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芯片巨頭突發暴雷,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
“寒氣將傳給每個人。”
全球芯片市場冰封,華為任正非曾發出警示。如今,美芯片巨頭也終于慘遭“中招”。
日前,一則“7900億全球芯片巨頭突然爆雷”的新聞沖上各大網站熱搜——美芯片企業英特爾交出了一份糟糕的財報,4季度營收僅140億美元,凈虧損7億美元,利潤下滑幅度多達114%,創下2016年以來最差記錄。
無獨有偶,美芯片制造商“泛林”也傳來壞消息:解雇1300名員工,未來半年內還有1400名員工面臨失業風險。泛林公開解釋稱:對華芯片禁令已使其收入減少近25億美元。
對此,歐洲光刻機巨頭ASML的CEO發出警告:美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最終會倒逼中國研發出先進的芯片。
這戲劇化的一幕,折射出我國對于世界芯片市場影響深遠。此消彼長,全球芯片能否借此機會實現“去美化”,我國芯片能否突破重圍?
01.中方砍單840億顆芯片,全球芯片加速去美化?
除英特爾外,包括高通、AMD在內的多家芯片企業,業績都遭遇了大幅下跌。據經濟學人報道,2022全球芯片寒冬中,美芯片廠商總市值累計減少1.5萬億。業內人士評價:由于美方大幅限制芯片出口,高通、AMD等多家芯片廠難以正常出貨,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
據紐約時報報道,2022年手機芯片企業高通市值縮水高達300億,股價跌幅超40%。曾經200元的高端芯片,如今降價到20元仍然難賣。有了華為的前車之鑒,國內手機企業也認識到依賴高通存在風險,紛紛自研芯片或采用聯發科、中芯國際的芯片。
而當初緊跟老美步伐限制華為麒麟芯片的臺積電,如今也選擇保持增強自身實力。宣布投資700億美元在島內桃園建設最新的2納米以及1納米制程的新工廠,減少對于美技術和企業的依賴。
“芯片寒冬”中,中國市場變得格外重要。世貿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大約在5600億美元左右,全球約78%芯片被中國進口。與此同時,國內芯片“去美化”產業鏈已初具雛形。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減少從國外進口840億顆芯片,許多企業開始使用國產芯片。
對此,美經濟學家警告道:“中國是全世界芯片需求最大的國家。如果未來中國減少從國外獲取芯片,最后受損的會是世界芯片市場。
02.比爾蓋茨:我們在主動認輸
事實證明,損失中國市場也讓歐美科技巨頭心懷不滿。
中國新聞網報道,比爾蓋茨在澳大利亞的一場對話會上表示:中國崛起將是“世界的偉大勝利”。之前他曾公開強調,限制芯片只會加快中國自主研發的進程,放棄中國市場是在主動認輸。這與ASML的CEO想法不謀而合。
目前,芯片“卡脖子”現象激發了我國投入研發的決心。2022年,我國芯片設計企業數量達到3200家,其中有500家銷售過億;據彭博社統計,全球增速最快的20家芯片企業,有19家來自我國。
不僅如此,等同于生物制造“芯片”的生物酶法技術,同樣實現了國產突破。據香港媒體報道,我國科研團隊首創的酶法技術給生物制造業帶來了新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出自哈佛老齡研究所的“溢生好”類分子,利用此酶法技術落地國產后,價格相比日美同類下跌95%。援引耶魯、哈佛等高校臨床實驗,38-59歲志愿者每天在300mg該類分子干預下,體內多項指標都呈現“可視化”年輕趨勢。
曾經由于該分子制備難度大,進口成品“溢生好”曾以時間酶的噱頭,被炒至3萬/克高價。如今為利好我國2.6億高齡人士,京東健康將我國港生物科技企TimeShop旗下“溢生好”引入,門檻已跌至千元以下。瀏覽其京東評論頁,多見“激發活力”“睡眠改善”等正向反饋。
酶法技術后來居上,也給國產芯片提供了充足信心:隨著國產自研技術的突破,國產芯片領域的突破也只是時間問題。
03. 人民日報發文:“國芯”當自強
1月末,歐洲正式表決通過《芯片法案》,將與美日韓展開“芯片外交”,唯獨缺了我國,其針對意圖不言而明。歐盟某官員直言不諱:要借機“剝奪”中國取得先進芯片技術的機會,減少對其先進技術的依賴。
對此,人民日報早有預料。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改變“造不如買”的錯誤思想,加快國內相關產業鏈建設,最終實現國產替代。目前,我國已經實現90納米光刻機量產,南大光電也宣布突破光刻膠難題,成功讓自主研發14納米芯片變成現實。
事實正在證明,歐美阻攔中國制造高端芯片,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