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器件市場分析:舊的不去,新的已來,光儲、汽車和5G“分食”三千億市場
在過去的兩年里,全球范圍內的芯片短缺令所有人措手不及,其中最受影響的就是汽車芯片,導致各大汽車廠商陷入“停產待芯”的境地,紛紛放出了減產的消息。而近期,消費電子類的芯片需求大幅降低,出現減產砍單的現象,各大芯片廠商也將產能偏移向了更熱門的汽車芯片。
全球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預測分析
據預計,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441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464億美元。2022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481億美元。
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國際廠商優勢明顯,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導體公司均為海外廠商,競爭格局相對集中。據IHS Markit預計,英飛凌、安森美、意法為行業前三名參與者,市場份額分別占比19.0%、9.0%、5.3%,行業CR3為33.3%,CR5為42.9%。
上述提到了全球功率器件三千億賽道(481億美元),那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中國的市場規模發展如何。據統計,2021年中國功率器件市場規模約為711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102億元。
新能源汽車是功率器件增量需求主要來源
作為電能轉化和電路控制的核心器件,功率器件下游應用十分廣泛,包括新能源(風電、光伏、儲能和電動汽車)、消費電子、智能電網、軌道交通等,根據每個細分領域性能要求的不同(頻率、電壓、損耗),選擇不同的功率器件。
按照下游應用劃分,汽車領域占比達40%,其次是工業占比27%,消費電子占13%,其他領域(如通訊、計算機等領域)占20%,功率器件在汽車和工業領域應用較多,需求穩定性也較強,消費領域應用相對較少。
據數據,2021年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大約175億美元,2026年將增長至262億美元,復合增速達到6.9%。其中,增量較大的主要是IGBT模塊、SiC模塊、MOSFET和GaN產品。
其中,硅基MOS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75億美元增長至2026年的94億美元,復合增速為3.8%,IGBT市場規模將從54億美元增長至2026年的84億美元,復合增速為7.5%,SiC模塊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5億美元以下增長至2026年的20億美元以上,而硅基MOS、IGBT和SiC模塊主要增長的下游驅動均來自于電動車和工業(主要是光伏、風電和儲能)領域。
低端產品已實現部分國產替代,高端分立器件國產化空間廣闊。對國內市場而言,功率二極管、功率三極管、晶閘管、中低壓MOSFET等分立器件產品部分已實現國產化,而功率MOSFET特別是高壓超級結MOSFET、IGBT等高端分立器件產品由于其技術及工藝的復雜度,還較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國產化率低,未來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MOSFET短時間不會被GaN/SiC替代
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歐洲最大的電子展electronica 2022上,美國EE Times的Maurizio Di Paolo Emilio先生主持了圓桌討論,功率半導體廠商高管討論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圍繞 GaN/SiC 功率晶體管的機會。我們特別關注它的生產和流行。
雖然討論相當強調 GaN/SiC 功率晶體管的優勢,但也明確表示硅 MOSFET 不會很快消失。盡管 GaN 晶體管的制造成本已經達到與 MOSFET 相似或更低的水平,但要趕上產量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Navitas Semiconductor 企業營銷和 IR 副總裁 Stephen Oliver 表示:“第一次功率革命發生在雙極晶體管變成 MOSFET 時,我們現在正處于第二次革命的中間。有了 GaN/SiC,硅即將消失,為了攻克集成化、高壓等前沿技術,我們應該朝著GaN/SiC的專攻方向發展。”
很明顯,這兩種化合物最終將取代硅 MOSFET 和雙極晶體管。問題是什么時候可以實現,會產生什么樣的成本?
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EPC) 首席執行官 Alex Lidow 表示,“目前的遺留應用在未來 10 到 15 年或更長時間內將繼續使用硅 MOSFET。MOSFET 將繼續增長。預計 GaN 功率晶體管的低迷不僅在速率上,也在茶涼增長上,但價格會像雙極型晶體管一樣繼續上漲,這是長期周期的一個方面。它比 MOSFET 更便宜。”
業界預計 GaN/SiC 組合功率晶體管將在 2030 年達到 MOSFET 的市場價值。
Infineon Technologies 高級負責人 Gerald Deboy 表示:“目前硅占整個市場的 95%。當然 SiC/GaN 的增長速度非常快。我們是 SiC等各種技術都需要得到保障,以便走在設計的前沿,提供 GaN 和 GaN 之間的高度差異化,而硅填補了這些空白,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所有技術都將共存。如果你看看 SiC 的增長/GaN,GaN 的增長速度比 SiC 快得多,盡管 GaN 略微落后于 SiC。機會正在擴大。”
Wolfspeed 功率產品高級總監 Guy Moxey 表示,到 2021 年,硅 MOSFET 分立模塊的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280 億美元,而 SiC 約為 20 億美元,GaN 約為 10 億美元。但到2030年,預計還需要幾個設計周期,SiC市場規模將在200億美元左右,GaN市場規模將超過5-60億美元,有望達到各自的規模。
據小組成員稱,到 2023 年,對于某些低壓應用,GaN 的價格將與 MOSFET 持平。在價格方面,例如,在 65W USB PD(電力輸送)充電的情況下,GaN 和硅系統預計在 2023 年上半年具有可比的系統價格。同時,它們的要小三分之一,它更小更輕,為移動計算行業提供了強大的價值主張。
GaN 技術是低電壓應用的理想選擇,但對于結合使用這兩種技術的汽車應用,可靠性仍面臨挑戰。
Power Integrations 市場營銷和應用工程副總裁 Doug Bailey 說:“GaN 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它的速度超快,需要放慢速度,需要限制寄生電感。我們正在采取一項戰略來集成 GaN 和 SiC。”
新賽道來臨,國產廠商迎來換道超車
與此同時,隨著5G、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應用場景的拓展,功率半導體市場進入井噴時期,迎來了全新的競爭賽道。
一是“工業和汽車”兩大原有應用領域的增量市場。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的不斷推進,以及新能源汽車全球普及加速,這兩類原有市場開辟出新的增量空間。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由于動力來源的改變,汽車對電力轉換與控制要求提升,促使功率半導體成為車輛的重要部件。根據麥肯錫統計,純電動汽車的半導體成本為704美元,比傳統汽車350美元高出近1倍,其中功率半導體的成本為387美元,占總成本的55%。
具體到細分領域上,增量賽道有硅基IGBT、硅基MOSFET、硅基電池管理系統以及碳化硅MOSFET等等。
其中,碳化硅功率器件憑借材料的優越特性,正逐漸成為主要的進步發展方向。瑞能半導體CEO Markus Mosen就曾指出,碳化硅MOSFET憑借更高的逆變器效率、更小的系統尺寸、更低的系統成本,有望對傳統的硅基器件加速替代。
二是光伏、儲能、5G等新興終端市場中所蘊藏的全新機遇。
光伏方面,隨著光伏產業鏈的景氣度持續升溫,全球光伏裝機容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這進一步拉動了光伏逆變器(光伏發電設備的核心組部件)的產量提升。而作為光伏逆變器的核心零部件,光伏IGBT賽道也因此煥發新機。
與光伏逆變器相類似,受益于儲能產業帶來的二次增長,儲能逆變器以及其中的功率半導體也迎來了“春天”。具體賽道上,從工信部今年8月發布的《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可窺見一斑:
5G時代下,5G通信基站和數據中心等設備進入大規模建設期,通信設備需求端增長的同時,設備的全天候供電需求、以及Massive MIMO技術所帶來的功耗增加,也進一步推動著功率半導體市場。
這些全新的賽道,既是初創芯企追趕壯大的機會,也是成規模芯企加強布局、拓展市場的好時機,更是國產廠商換道超車的新機遇。
在市場格局上,與處理器、存儲芯片等領域相比,功率半導體市場競爭格局相對分散,暫未存在絕對壟斷的情況。這意味著,國產廠商的換道超車,不再是難以實現的口號與幻想。
此外,功率半導體不依賴于先進制程,對先進高端設備要求不高,但對特色工藝、產業鏈配套要求較高。而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較全球先進水平差距較小,具備應用場景豐富、產業鏈配套完善、工程師紅利等全球比較優勢。這些優勢疊加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我們有望借此沖擊海外巨頭的壟斷地位。
當然,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國內廠商還得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如瑞能半導體一般積極拓展平臺產品、建設豐富多元的產品組合,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變化。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新發展格局中搶占先機,引領中國半導體產業補齊技術與市場的差距,實現快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