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眼狂奔2年后,半導體企業,也迎來了倒閉潮
眾所周知,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溫和增長后,在2020年、2021年這兩年,來了一個蒙眼狂奔。
從全球范圍來看,這兩年半導體企業的新增、擴產,或者說風險投資資金,都是翻倍式的增長,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特別是在中國,各種各樣的半導體企業成立,制認的、房地產的,甚至搞飯店的都說自己要造芯,兩年時間新成立的芯片企業近10萬家。
之所以在2020年、2021年半導體產業這么瘋狂,原因在于美國出手,干擾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一體化,對中國大陸進行了打壓。
于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或一些有實力的地區,都想在芯片上實現“獨立自主”,大家要準備更多的備胎,以免美國的打壓哪天落到自己的頭上。
但到了2022年,隨著疫情,以及經濟現實,讓半導體產業處于大下行,按照機構的預測,這一波下行,可能是20多年以來,最慘的一波下行,所以目前,半導體企業,在全球范圍內,迎來了倒閉潮。
先說全球的風向標,硅谷半導體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情況,2022年這一塊的風險投資僅78億美元,相比2021年的145億下滑了46%,相比2020年的103億,下滑了24%。
同時硅谷的半導體初創企業,在今年倒閉的非常多,很多企業因為融資不順,而自己的產品產業化遇到困難,不得不“關門大吉”,按照數據顯示,今年已經有約15-20%的半導體初創企業倒閉了。
而在國內,數據可能會更大一些,畢竟國內這兩年是新成立了近十萬家半導體企業,涉及到IC設計、晶圓制造、封測、以及半導體設備、材料、應用等等領域。
但是這兩年,一方面國內的先進設備、技術等被美國打壓,進口非常不順利。另外一方面則是國內的需求并沒有顯著增長,那么多出來的這些產能,往哪里去?
再加上現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下滑,價格下跌,新創企業本來就成本高,所以沒有什么競爭優勢,所以我們看到今年1月至8月,國內吊銷、注銷芯片相關企業達到3470家,超過往年全年企業數量。
說真的,芯片產業周期長,門檻高,資金需求大,人才要求也高,一般的芯片企業,從成立到最后盈利,很多要經過5至10年才行。
所以芯片企業真不是撈快錢的行業,需要的持之以恒的決心,與真正堅持到底的勇氣,如果只想靠噱頭,撈快錢,真不要進軍半導體產業,不要造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