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的中國存儲,動了誰的奶酪?未來中國半導體存儲的危與機
蘋果遭到美國的施壓,最開始時,他們表明的態度僅僅是和中國供應商在測試,并未正式合作,后來承認芯片只用在將來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手機中,這意味著供應鏈的導入和測試此時已基本具備量產的條件。但即便這樣,仍然不能打消美國當局希望澆滅蘋果與長江存儲合作火花的野心,就連科技巨人也不得不低頭,最終,相關的市場份額被三星等企業收入囊中。
襁褓中的中國存儲,動了誰的奶酪?
存儲芯片不僅大量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等產品之中,而且隨著社會進入云計算、大數據時代,存儲芯片已經成為關系到下一代信息技術成敗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存儲芯片關乎國家的信息安全,信息技術產業鏈安全,乃至未來更高階的人工智能的發展。近年來,信息存儲安全事件頻發,信息存儲安全一旦受到威脅,將危害到黨政軍、石油、化工、核能、金融等所有行業的發展,是國家安全整體戰略的重要環節。基于自主可控的需求才是政策強推的根本原因。
目前中國大陸相關技術積累薄弱,自給能力基本為零,完全失去控制能力。在2014年發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特別指出要發展新型存儲等關鍵芯片產業,搶占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在關鍵核心技術國產替代浪潮的推動下,中國大陸迎難而上,開啟對存儲芯片的戰略布局,力爭在這一高端產業上有所作為。
中國大陸進入存儲芯片產業的考量有三,一是市場規模足夠龐大,二是中國大陸沒有市場價格發言權,三是信息安全戰略。就國家層面來講,如何切入該行業,切入的力度和規模有多大,這需要有一個清晰的產業定位。
2016年是中國大陸存儲芯片產業發展的元年,從2月到7月,中國大陸三大存儲芯片公司晉華集成、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相繼成立。2019年是中國大陸存儲芯片產業化元年,長江存儲32層3D NAND 閃存芯片實現量產,并宣布64層256Gb TLC 3D NAND閃存芯片投產;合肥長鑫宣布首個19納米工藝制造的8Gb DDR4產品。
正是由于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的努力,國產內存和國產固態硬盤的問世,打破了海外巨頭公司的壟斷,從而讓消費者享受了更多實惠。
未來中國半導體存儲的危與機
然而,這次長江存儲面臨的嚴峻形勢卻不同于上述企業。隨著10月6日UVL的60日期限已到,長江存儲未來的命運將何去何從?雖然美國在12月6號、7號均沒有立即公布結果,據多家外媒透露出來的風聲美國可能減輕制裁,但我們不能掉以任何輕心,審判權的一端始終牢牢掌握在美國手里,這將仍然令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極大地影響企業在未來實現進一步技術突破、客戶驗證,市場延伸之騰挪閃轉的空間。
與新一批UVL同時出臺的是美國商務部BIS針對半導體行業對華“出口管制新規”的拋出。該新規具體規定了所謂鎖死中國高端芯片突破的天花板,這是一個陽謀: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設備和128層以上的NAND芯片所需設備,另外,美國還將對華禁售與GAA(環繞柵極)相關的EDA工具,進一步限制中國大陸芯片設計廠商向尖端制程發展。
從這一套美國商務部的組合拳中,我們也可以一窺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被極力打壓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畢竟打進蘋果產業鏈的大陸廠商目前已經逐漸突破了40家。為何美國商務部推舉長江存儲作為打擊大陸半導體之寒蟬效應的領頭羊?
背后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儲產業的發展空間以及強有力的帶動性,美國人所謂的數據安全堂而皇之的借口下,實則是對全球半導體商業化運作的公然挑釁。試問如果所有的手機、PC內的存儲芯片都被以美國為首的Chip4壟斷,我國自身的信息安全、供應鏈穩定又如何保障?面向更高階的人工智能,存算一體,工業物聯網應用將如何繼續發展?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事實上,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一直是在凜冽的寒冬中帶著“枷鎖”頑強發展,從1949年的巴統到1996年瓦森納條約,美國及其盟國一直在阻止中國大陸從海外獲取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和先進產品,但這70多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集成電路企業和產業各界人士從未因此卻步,仍然在孜孜以求,頑強奮斗,讓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現在的我們依舊如此,知恥而后勇,相信未來中國大陸芯片產業會砥礪前行,不斷追求芯片頂峰。
走在江南小城的街道的冷風里,突然想起《南方周末》2009年新年獻詞的標題“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因為寒冷,我們才更向陽;因為面臨威脅,我們才格外珍惜。
結語 混沌是進步的階梯
如前所述,長江存儲堅持自主創新理念,在短短六年的時間內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存儲半導體本身的特性決定了企業必須要走IDM模式,以適應因布線設計與晶圓制造技術結合的潮流。長江存儲已經在設備材料的引進、IP導入和客戶拓展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有序的市場方法論和技術路線圖,比如其封裝產線采用了外包和自產相結合的方式,既優化了成本又增強了客戶訂單的錨定力,與長鑫存儲等同行共生共贏,讓中國半導體看到一線希望。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美國正在深入實施一套“新型半導體舉國體制”,單邊主義和冷戰思維下的科技霸權,將對未來市場格局和供應鏈彈性都將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在半導體制造這樣最需要全球產業鏈密切分工協作的領域,美國卻帶頭開啟了逆全球化的倒車,也讓美國本土的產業界人士憂慮,對華半導體遏制最終會損害美國本土廠商的競爭力,反而會助力中國國產替代決心和加大研發投資力度。美國商務部給原本開放透明的商業合規競技場強加了各種混沌性——這些混沌性會成為眾多國內半導體廠商通往成功之路的階梯。
在國家層面上,或許可以借鑒2018年以來某些中國高科技頭部企業,在美國打壓之下在荊棘之路上爬涉的經驗和教訓,對向長江存儲這樣的某一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實施精準保護。在存儲產業下行周期和美國政策打壓的雙重壓力下,如何在國家和地方通過配套政策扶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尤為重要。國內企業需要自立自強,不能就此屈服,但僅憑企業一己之力對抗世界霸主之稱的美國不現實,也不公平,此時需要團結更多國內外支持國產存儲產業鏈的社會力量。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戰問鼎開太平。國產存儲的發展才剛剛起步,但絕不會就此止步。相信長存、長鑫這樣的企業都將用時間證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