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赴美還是留了一手,關鍵技術、產能還是留在臺灣
眾所周知,臺積電終于還是赴美了,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了晶圓廠,預計2024年將投產5nm/4nm的芯片。
并且臺積電還表態稱,不僅僅是5nm,還會繼續興建一座3nm的芯片晶圓廠,預計2026年投產,工藝是3nm。
為此,臺積電還派出了工程師赴美,傳聞還有幾十家供應鏈也隨著臺積電一起赴美了。
于是很多人表示,臺積電可能要變成“美積電”了,臺積電正在被美國掏空,臺灣省的“護島神山”,要成美國的了。
當然,臺積電赴美已是事實,但是從臺積電的舉動來看,還是防了美國一手的,原因就是關鍵的技術,產能還是留在了臺灣省。
先說工藝方面,美國得到的其實比臺積電最新的技術是落后至少一代的。
臺積電2020年就實現了5nm,而2021年實現了4nm,2023年會量產3nm工藝。而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2024年才實現5nm,此時臺積電早實現了3nm。
而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在2026年才實現3nm,此時臺積電早實現了2nm了(臺積電預計2025年實現2nm)。
很明顯,最先進的技術,臺積電還是留在臺灣省的,給美國的是落后一代的,不算是最先進的技術。
再說產能方面,按照臺積電的規劃,兩座晶圓廠的總投資約是400億美元,一旦建成后,月產能達到5萬片晶圓每月,而年產能大約是60萬片12寸晶圓。
而臺積電總的產能有多大?今年預計會是1540萬片12寸晶圓的當量。而臺積電的產能一直在持續增長,過去5年平均增長率約為8.1%。
就按這個增長率來計算,到2026年時,臺積電的年產能將達到2100萬片晶圓,那么這60萬片相當于臺積電全球年產量的約2.85%。
美國的客戶貢獻了臺積電營收的65%左右。這2.85%的產能,和美國客戶需求的65%產能來講,相差太遠了。
臺積電如果要滿足美國客戶在美國本土生產芯片的需求,產能還需要擴大20倍以上。
很明顯,臺積電還是留了一手的,最先的核心技術,最關鍵的產能,還是放在了臺灣,在美國建廠,更多的還是表個態,不至于得罪美國,畢竟臺積電也依賴美國的技術、設備、EDA,得服個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