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中國出口集成電路同比下降10.8% 專家:造業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關鍵詞: 集成電路
11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公布了1—10月份電子信息制造業運行情況。
數據顯示,1—10月,在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產品中,手機產量13億臺,同比下降3.5%,其中智能手機產量9.88億臺,同比下降2.2%;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3.51億臺,同比下降8.8%;集成電路產量2675億塊,同比下降12.3%。

圖1 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
10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較9月份下降1.2個百分點。
出口增速呈下降趨勢
1—10月份,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6%,增速較前三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10月份,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7%,較9月份下降5.1個百分點。

圖2 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工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增速
據海關統計,1—10月份,中國出口筆記本電腦1.43億臺,同比下降20.8%;出口手機6.9億臺,同比下降10.2%;出口集成電路2304億個,同比下降10.8%。
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9%
1—10月,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2.45萬億元,同比增長8.4%,較前三季度上升0.4個百分點;營業成本10.8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利潤總額6046億元,同比下降2.9%,較1—9月份、1—8月份降幅分別收窄2.5、2.7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9%,較前三季度上升0.1個百分點。

圖3 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累計增速
(注:1.上述文中統計數據除注明外,其余均為國家統計局數據或據此測算。2..上述文中“電子信息制造業”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同一口徑。)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0%
此外,據國家統計局11月27日發布的經濟運行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9768.2億元,同比下降3.0%(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下文附注)。
1—10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9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個行業下降。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為124502.8億元,同比增長8.4%;營業成本為108462.6億元,同比增長9.4%;利潤總額為6046.4億元,同比下降2.9%。
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54.15萬億元,同比增長9.0%;負債合計87.57萬億元,增長9.4%;所有者權益合計66.58萬億元,增長8.5%;資產負債率為56.8%,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3.6%;產成品存貨6.10萬億元,增長12.6%。
(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等指標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數據與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標數據之間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據統計制度,每年定期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范圍進行調整。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標準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而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變化。(二)加強統計執法,對統計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要求的企業進行了清理,對相關基數依規進行了修正。(三)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剔除跨地區、跨行業重復統計數據。)
工業企業利潤數據解讀
針對1-10月工業企業利潤情況,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給予了解讀。朱虹表示,總體看,工業企業利潤下降,結構繼續改善,部分中下游行業利潤回升明顯。但也要看到,近期國內疫情散發多發,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工業企業效益恢復面臨較大壓力。下一步,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加快釋放消費需求,落實落細惠企紓困政策,推動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11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8.0%,比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制造業生產經營景氣水平較上月有所下降。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1%、48.1%和45.6%,比上月下降1.0、0.8和2.6個百分點,均低于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看,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均低于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47.8%,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生產活動繼續放緩。
新訂單指數為46.4%,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持續回落。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6.7%,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有所減少。
從業人員指數為47.4%,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下降。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6.7%,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放慢。
11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解讀
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進行了解讀。趙慶河認為,11月份,受國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回落,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48.0%、46.7%和47.1%,低于上月1.2、2.0和1.9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落。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下行
11月份,制造業PMI降至48.0%,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制造業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產需兩端繼續放緩。11月份,疫情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生產活動有所放緩,產品訂貨量減少。生產指數為47.8%,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臨界點以下;新訂單指數為46.4%,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7%,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和國內外市場需求均有所回落。同時,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降至46.7%,部分調查企業反映受物流運輸不暢和上下游企業生產活動受限等因素影響,供應商交貨時間滯后和客戶訂單減少等情況有所增加。
價格指數有所下降。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0.7%,低于上月2.6個百分點,制造業原材料采購價格總體水平漲幅收窄;出廠價格指數為47.4%,低于上月1.3個百分點,產品出廠價格總體水平繼續回落。從行業情況看,受市場需求走低等因素影響,以生產基礎性原材料為主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纖維及橡膠塑料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兩個價格指數回落幅度較大;農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兩個價格指數仍位于55.0%以上高位。
不同規模企業PMI均回落。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1%、48.1%和45.6%,比上月下降1.0、0.8和2.6個百分點,均低于臨界點。調查結果顯示,大、中、小型企業反映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的占比均有所上升,其中小型企業的占比分別為46.0%和58.8%,比上月上升0.8和1.9個百分點,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更大。
綜合PMI產出指數有所回落
11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7.1%,比上月下降1.9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收縮區間,表明中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繼續放緩。構成綜合PMI產出指數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47.8%和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