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看到是芯片漲、晶圓漲、材料漲、設備漲、封測漲,所有與芯片相關的產業都漲,整個芯片產業鏈都是大賺特賺。
最后,晶圓廠們不斷的擴產,進而又促成了史無前例的產業鏈大擴產,所有與芯片相關的企業,都在加班加點,提升產能。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瘋狂上漲的芯片,達到頂點的芯片產業,不沒有繼續上漲,到達頂點后開始急速墜落了,而這個轉折點則是2022年2季度、3季度。
先是資本市場,因為加密貨幣的崩盤,還有消費市場的萎縮,資本市場早反應了過來,在美國上市的半導體企業,沒有一家在今年跌得得很慘的。
英偉達今年最高時跌了65%,AMD跌了62%,英特爾最慘,一路跌回了22年前。還有臺積電最多時跌了55%,ASML較最高時跌了56%。
還有邁威爾科技最高時下跌57%,應用材料也下挫53%,美光科技下跌50%……怎一個慘字了得。
然后美國拋出芯片法案,想要刺激芯片產業,拿出520億美元來補貼,不過提出了一些附加條件,想讓芯片企業們,到美國來建廠。
不曾想,這些決策并沒有提振芯片產業,沒有讓芯片企業們從需求頹勢中振作起來,反而各種禁令、限制更加讓行業雪上加霜,令市場擔憂情緒驟增。
而隨著三季度的報表出爐,我們發現臺系IC廠商們,也開始了大跌,3季度臺系IC廠商的Top10,就沒有一家在上漲的,均在下滑,最高的下滑44%,最低的也下滑了近3%。
還有韓系廠商,比如三星、SK海力士,3季度的業績也不及預期,因為當前DRAM、NAND等存儲產品,已跌至冰點價,有些甚至是跌破成本價了。
為何短短兩年時間,芯片企業們就像坐了一回過山車?一是需求疲軟,手機、PC、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大跌,二是幣圈崩盤,這兩者導致芯片的需求下滑,然后影響到了整個行業。
目前,誰能夠挽救芯片產業?當然是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是全球電子產品制造中心,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汽車市場……
如果中國市場復蘇,那么必須產生強大的購買力,進而可以消耗掉全球高企的芯片庫存,所以目前這些芯片巨頭們,都將目光瞄向了中國市場。
希望中國的企業們,能多賣產品,多買芯片,這樣大家的春天就到來了,但問題是,當整個行業的產能過剩時,再龐大的購買力,拯救不了每一片雪花,下跌的故事,可能還只是開始,遠未結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