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產CPU完全替代最難搞定的是生態?開源和AI文有望助力中國芯換上“中國心”
在所有的國產CPU中,龍芯應該是自研程度最高的國產CPU了。
所以一直以來,大家對龍芯,也是抱有著莫大的希望,希望龍芯能夠頂起國產CPU的一片天,能夠替代intel\AMD的芯片。
而如果要替代INTEL、AMD的CPU,龍芯此前是面臨著三大困難的,不過現在看來,差不多搞定2個了,只剩最后一個了。
那這三個大困難是什么?
第一是自研的問題,以前的龍芯采用MIPS架構,雖然后面又拓展了LoongISA指令集,但是還是受MIPS限制,這個架構是國外公司的。
不過現在龍芯自研了LoongArch指令集,并兼容了MIPS、LoongISA指令集,從此龍芯不再受MIPS指令集的限制,100%自研了,算是解決了第一大困難。
第二大困難則是性能的問題,對于一臺電腦而言,性能是關鍵,如果性能跟不上,一切都白搭。
龍芯之前發布的3A5000系列,據大家的測試,其性能已經追上了酷睿i5-1137G,其多核性能已經差不太多了。
而明年龍芯會發布3A6000系列,性能再次提升40%,目前已經設計完成,在試產中,這款CPU已經追上了英特爾的酷睿11代,以及AMD ZEN3,性能上已經不弱了,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們的日常工作、娛樂需求了。
以上兩大困難解決之后,接下來的困難就是生態問題了。
畢竟任何一臺電腦的使用,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生態的,只有生態完善,才能夠在電腦上玩游戲、辦公、娛樂等。
龍芯使用LoongArch指令集,所以無法安裝windows,目前部分linux軟件,都兼容性不太好,所以龍芯需要建立起一套與loongArch相匹配的生態。
不過龍芯也提出一個折中方案,那就是先用指令轉譯功能,將X86、ARM指令集,轉譯成LoongArch指令集,這樣龍芯電腦,也能兼容windows、安卓系統,雖然有一定的性能損耗,但也可以滿足大家的使用需求。
按照龍芯的說法,指令集轉譯系統,預計2023年就可以推出,然后基于指令轉譯系統,再慢慢完善生態,最終讓LoongArch的生態系統,與ARM、X86三足鼎立。
開源平臺加速國內生態建設
如何才能讓國產操作系統在各行各業實現真正的替代與創新?
從需求端入手看,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單個操作系統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生態”的全面支撐或許才能加速替代過程。
但是操作系統開發及生態建設是一項復雜龐大的工程。以Windows為例,每個版本擁有數千萬行代碼,微軟為進行Windows系列的開發與維護,每年都要投入巨大研發費用。
縱觀市場,目前,按照應用及設備類型,主要操作系統可劃分為桌面操作系統、移動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等。
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三大操作系統為Windows、MacOS和Linux發行版,除了技術的成熟性和穩定性,生態環境也是這三大操作系統的核心競爭力。
去年以來,華為、阿里等企業紛紛向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進行捐贈,鴻蒙、歐拉相繼開源,也帶動國產操作系統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看來,“開放麒麟”以社區的形式吸引產業鏈合力,將推動操作系統技術持續發展,打造更加豐富的Linux操作系統生態,為我國產業鏈乃至全球的IT設施提供可靠的基礎軟件服務。
不過,操作系統是一個非常龐大且復雜的系統,其能否生存下來并取得長足發展,還需進行多方考量。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認為,國產系統的落地,除了操作層面,還需要頂層支持,建立成熟的生態體系、差異化戰略,才能在競爭中真正走出差異化路線。
透鏡公司聯合創始人許衛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操作系統要得到規模化商用,最重要的是打造豐富的應用生態,而基于開源模式的‘開放麒麟’平臺的出現,意味著其專門針對開發者應用生態進行了非常重要的布局,具有開放性,并建立相關規則,成熟的開源生態構建了國產操作系統生態體系建設的技術基礎,有望進一步推動國產操作系統的快速普及。‘開放麒麟’生態要真正形成生命力,還需要進一步擴充上下游的生態,對開發者、用戶等具備吸引力,才能形成生態效應。”
性能優化、AI賦能“點亮”國產操作系統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市場應用需求持續增長、中國創新生態成熟度提升,以統信操作系統等為典型的國產基礎軟件性能得到不斷優化,安全性和應用性能顯著提升,“生態圈”“朋友圈”越來越大。
“當前國產操作系統兼容適配軟硬件超過十萬余款,裝機超過600萬套,已經能夠完全滿足日常辦公、學習、業務應用及休閑娛樂等基本需要。”工信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付京波在會上說。
國產操作系統還在為未來布局。當前在人、機、物融合的狀態下,新的應用場景、智能終端正在不斷涌現,面向未來的國產操作系統應該如何布局,下一代操作系統如何創新突破?
劉聞歡判斷:“智能設備的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多端融合,操作系統在技術和生態層面都會走向統一。”劉聞歡認為,在多終端融合、生態統一過程中,國產操作系將面臨很多挑戰,包括技術成熟速度、交互設計復雜度等,這些難題都需要進一步加以解決。
劉聞歡介紹,統信軟件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一些布局,今年已經成立了智能終端產品線,開發面向支持傳統辦公電腦之外的智能終端應用場景,“我們正在與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包括VR和AR等下一代計算平臺的應用可能性。”
在與人工智能技術接合層面,劉聞歡說,一方面,國內主要人工智能廠商都參與到統信軟件的生態建設中;另一方面,統信軟件也在研發把AI變成操作系統的一種能力,為合作伙伴提供AI開發接口、協助降低開發難度、提高用戶體驗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