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上市的中芯國際如何趕超臺積電
在各方大力的支持下,中國最大的芯片大工廠中芯國際(SMIC)于7月16日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價發行價格27.46元,首日開盤價95元,漲幅高達201.97%,市值一度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一時風光無兩,同時也帶動了芯片產業鏈的股價上升。
近些年來,芯片技術可謂是我們的痛點之一,技術落后,還處處被動挨打,這種滋味著實不好受。而中芯國際作為我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芯片代工企業,它的成功上市給芯片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最終能夠起到的實際作用卻微乎其微,因為技術不僅僅靠錢,還要靠時間,更靠人才。
說到芯片人才,就不得不說中芯國際表面風光,背后人才儲備卻著實令人大跌眼鏡,作為一家市值過千億的芯片企業,薪資水平過低,留不住人才的窘境已經持續多年,也許這也是中芯國際芯片技術始終無法有大進步的關鍵原因。
在半導體行業,有不少的從業人員一提起中芯國際(SMIC下同),都會調侃其為“血汗工廠”。因為SMIC的一線工程師平均年薪資不到15萬,在行業中屬于墊底的存在,而對于從知名實驗室跳槽而來的博士研發人員,開出的年薪資也不到30萬,而這一薪資僅相當于臺積電的二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都遙遙領先其他芯片代工企業。據悉,臺積電招募的半導體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年薪資大約在50萬元左右,隨著工齡以及技術資歷的增長,還會拿到部分股票,大約價值200萬元,而一旦擔任領導崗位,年薪資往往都是幾百萬元。
而根據SMIC在7月份上市時公開的招股書中顯示:2019年,SMIC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為36.7萬,員工薪酬的中位數為38.3萬。另外,根據SMIC公布的“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8年SMIC的員工流失率為22%,是整個行業平均水平的1.3倍,其中30歲以下員工的流失率最高,占比高達79.3%,而上海、北京、深圳的員工流失率位居前三,別分為52.2、25.7%、11.7%,而上海則是SMIC的總部。
反觀臺積電,2018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員工流失率僅為4.8%,并且根據以往的數據顯示在2015-2019年間,臺積電的員工流失率均在5%以下。SMIC的員工高流失率,使SMIC被行業人稱為“黃埔軍校”“培訓基地”,雖然培養出了不少的芯片技術人才,但都給行業其他企業做了嫁衣。
芯片技術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作為國內目前技術最先進的芯片代工企業,在擁有了充足現金流之后,希望能夠對芯片技術的研發投入巨資,而人才是技術的根本,希望SMIC能夠認清自身的不足,及時彌補短板,在國人給予希望和期待的當下,扛起國產芯片技術的大旗,培養一批技術拔尖、忠于企業的研發骨干,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6000千億的市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