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歐美百年的國產汽車工業,在新能源時代,雄起了
之前在汽車工業領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直接,不給面子,那就是“ 中國汽車工業落后歐美發達國家上百年 ”。
事實上,這個話就算有水份,也不會太多,因為在傳統的燃油車時代,國產機真的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差得太遠了,核心技術全部靠引進或買,沒有自研能力。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國產汽車工業,再也不是落后歐美發達國家上百年了,而是成為了領導者。
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就已經排名全球第一,到2021年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占全球的50%左右了。
2022年,大家很明顯的看到,國產新能源汽車是突飛猛進,比亞迪擊敗特斯拉,坐上了全球銷冠的寶座。
拜登更是公開承認,中國現在正是電動汽車領域的領頭羊,為此美國憂心忡忡,想方設法想進行打壓。
那么問題來了,從落后歐美發達國家上百年,到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域的領頭羊,中國車企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還是汽車技術的演變,以前傳統燃油車時代,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是三大核心器件,然后考究的是機械素質,以結構機械件為主,動輒 3 萬多個零件,需要深厚的工業基礎,和扎實的積累。
但電動車時代,邏輯變了,油車上占比六七千零件數的發動機、傳動系等核心部件都取消了,換成了電機、電池等,結構簡單多了,不需要太多積累了。
然后電動車時代,需要的不再是考究機械素質,更多的是軟件、智能化、電子技術等等,從機械化轉為電子化。
而中國經歷了百花齊放的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再經歷了智能手機大混戰,在電子化、軟件化、智能化方面,還是有優勢的。
再加上有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廠崛起,所以歐美發達國家擅長的機械素質,在電動車時代,派不上用場了。
反而中國廠商更有優勢了,不就是比軟件、比智能化,比用戶體驗,比電子素質么?這一點都不慫啊。
再加上中國廠商,最擅長整合供應鏈,強強聯合,于是寧德時代、比亞迪搞電池、華為等搞自動駕駛、鴻蒙座艙,還有主機廠整合,然后一臺一臺的新能源車推出來了,蔚小理崛起,問界崛起,比亞迪崛起……國產新能源汽車層出不窮。
在智能化、電動化上,真的是壓著傳統燃油車打,再加上中國廠商,擅長互聯網那一套,搞互聯網營銷,搞直營,顛覆之前的4S模式,給用戶帶來更多的購車、售后體驗。
于是,已經上百年的傳統汽車產業,已經從設計、制造再到銷售,整個鏈條都在靜悄悄的轉變,這也導致國產新能源汽車,真的支棱起來了。
雖然現在與豐田、BBA、大眾等老牌廠商相比,還有差距,但已經不遠了,未來說不定真的夠超過這些廠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