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電腦中,大家最熟悉的CPU,一定是intel的,或者是AMD的。至于大家熟悉的操作系統,一定是微軟的windows。
早期基本上所有人買電腦,基本上CPU就是選intel或AMD的,不會有任何其它選擇,而系統一定是windows。
但如今,這一尷尬局面,終于被國產廠商們打破了,國產CPU,國產操作系統終于上位了,打破了intel/AMD+windows的壟斷。
先說CPU方面,兆芯、龍芯均已被使用在個人電腦上,從性能來看,雖然兆芯、龍芯的CPU與intel、AMD最新的CPU相比,還是有點差距。
但其實差距已經在3-5年左右了,可以滿足一般人的日常工作、娛樂使用了。
再說說操作系統方面,以前基本上是windows的天下,但如今國產操作系統,也有了與windows比較的勇氣了。
統信UOS目前兼容軟硬件數,已經超過了53萬,大家日常見到的軟件都基本有了,而常見的硬件,也實現了兼容,做到了即插即用。
麒麟軟件生態,兼容的軟硬件數,也超過了44萬,日常的軟、硬件,基本上都能夠兼容,滿足一般人的日常使用。
同時在消費市場上,我們也能夠看到很多使用龍芯、兆芯、并且使用麒麟軟件、UOS系統的個人電腦了,國產真正上位了。
當然,從實際銷量來看,雖然與intel/AMD+windows的電腦不可同日而語,但至少已經有了突破,大家有了除intel、AMD、windows之外的選擇。
過去的這幾年,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卡脖子”現象屢見不鮮,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也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金錢買不來技術,市場換不來技術”成為社會共識。
所以不管是在硬件上,還是在軟件上,確實需要大力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替代產品,逐步替代國外產品。
而CPU、操作系統作為信息安全的基礎,更是走在國產替代的第一線,目前雖然國產CPU、國產系統較國外產品還有差距,但只要大家支持,未來超過國外產品,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