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類IC庫存需半年消化!臺積電、聯電紛紛示警
今天,據臺媒的最新反饋,汽車和工業芯片的供應仍然緊張,而消費類芯片的庫存在整個供應鏈中繼續堆積。
據悉,分銷商和下游設備供應商持有的消費類IC庫存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水平,而且消費類IC行業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處于庫存過剩的狀態。
換言之,在最好的情況下,消費類IC供應商可能需要半年的時間來完成庫存修正。因此,2022年下半年消費電子需求前景普遍悲觀。
來源:網絡
從上游芯片生產商的財報也能發現一些端倪。實際上,昨日晚些時候,臺灣芯片代工企業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電)公布第二季財報,期內合并營收為新臺幣720.6億元(約合162億元人民幣),環比增13.6%,同比增41.5%。期內,毛利率達到46.5%,優于原預估的45%,歸屬母公司稅后純益為新臺幣213.3億元(約合48億元人民幣),創單季新高。 對于外界擔憂下半年市場需求轉弱可能影響公司業績,聯電總經理王石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雖然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降溫可能會帶來一些短期波動,但公司正積極與客戶合作,調整產品組合,預計第三季公司業務仍將保持穩健。 編者從中也得知,聯電本季產能利用率將從先前逾100%過載狀態降至100%的滿載狀態。顯然,由于車用、工業、服務器等需求仍持穩,一消一漲之下,消費性電子的疲軟將被其他強勁需求抵銷,因此聯電仍能維持健康的產能利用率。 展望2022年第三季度,聯華電子預計晶圓出貨量、平均銷售價格將環比持平,毛利率大概在45%,產能利用率為100%,2022年資本支出將達到36億美元。
來源:網絡
不過,即便如此,聯電此次也強調,歷經了過去兩年的超級循環周期,半導體業目前正進入庫存調整期。 總體來看,聯電第二季財務數字與預期相符,晶圓出貨量按季度增加了4.3%,平均銷售價格(ASP)上漲加上利率因素,使得第二季度的毛利率拉升。受惠于聯華電子新建產能開始量產,以及OLED顯示驅動、圖像處理、Wi-Fi和車用等應用需求的驅動,22/28nm產品組合的營收按季度增長了29%,占整體收入約22%。隨著結構性趨勢推動,28nm對于現有及未來產品都將是一個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需求的制程節點。 因此,聯電差異化的產品組合,領先的特殊制程技術以及結合全球頂尖客戶的堅強合作伙伴關系,或不難度過周期性的波動。不過,日前有消息稱,聯電目前正與客戶協商,擬將22/28 納米等熱門制程2023年的報價提升約為6%。 無獨有偶,日前,臺積電曾警告稱,客戶可能會在2023年上半年之前調整庫存。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在公司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隨著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消費端市場勢頭放緩,相關行業供應鏈將在2022年下半年參與庫存調整。 另據業內人士稱,汽車、工業和其他非消費類IC需求的前景仍然被看好。恩智浦半導體等 IDM繼續看到其汽車和工業芯片供應供不應求。
來源:網絡 不管如何,從芯片制程及類型來看,成熟制程市場種類百花齊放,模擬芯片、功率半導體、MCU、射頻芯片等大多都使用成熟制程,因此格外受到芯片大廠的青睞。日前因為面板驅動IC等消費領域的砍單潮,聯電釋放出產能松動的信號,國際車用芯片大廠英飛凌、恩智浦、德州儀器和Microchip紛紛來搶產能。 因此,對于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代工大廠來說,相比先進制程,大幅擴產成熟制程更有成本優勢,原因在于成熟制程所需的設備大多已折舊完畢。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以及廣泛的適用范圍等種種優勢,讓成熟制程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當前,芯片產業冰火兩重天格局已成既定事實,身處不同環境的企業要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即便當下處在供不應求、加大資本支出的熱夏,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