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100輛自動駕駛,賺錢來得更快了?
4月25日消息,小馬智行宣布中標廣州市南沙區2022年出租車運力指標,這是國內首個頒發給自動駕駛企業的出租車經營許可。中標通知明確,允許符合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安全技術要求的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出租車經營服務。
據悉,小馬智行獲準在廣州南沙投入100輛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出租車服務。
來源:小馬智行
“智企”巧奪里程碑
不難發現,作為一家2016年底成立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先后在美國加州、北京、廣州等國內外多個城市獲得自動駕駛路測資質,并在部分地區展開Robotaxi服務。
編者還記得,小馬智行的乘用車業務已于去年邁入商業化模式驗證階段,2021年11月25日,小馬智行獲準在北京向公眾試點商業化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沉淀了豐富的產品運營和用戶服務等經驗,并能夠快速復制到廣州及后續其他城市。
資料顯示,從2018年12月上線打車小程序至今,小馬智行已經為大批公眾提供了常態化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不斷迭代升級自動駕駛系統研發以及出行服務的各個環節。截至今年4月中旬,PonyPilot+服務已服務超過70萬次訂單,擁有近80%的“回頭客”。
因此,此次取得廣州南沙出租車運力指標,是小馬智行推進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關鍵一步。
預計從5月起,小馬智行將在南沙全域80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開啟收費運營,并隨著業務逐步擴大服務至廣州市其他地區,惠及更多廣州市民。屆時,乘客可以通過 PonyPilot+ App使用服務并完成支付,收費標準則按照廣州市出租車統一定價標準。
顯然,這意味著自動駕駛車輛正式納入一般車輛的運輸經營與管理范疇內,采用國家統一出租車規范化管理,是自動駕駛行業推進技術商業化進程中的重大突破。同時,小馬智行也是首個在北京和廣州均獲準落地商業化Robotaxi服務的公司。
畢竟,該許可針對自動駕駛示范運營車輛提出全新的技術標準,經由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開展整車和零部件測試后,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車輛成為首款通過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技術標準檢測的車型。
如此看來,自動駕駛車輛納入出租車統一規范化管理,表明政策及公眾已經把自動駕駛作為日常出行方式的一種。而能夠作為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公司獲得出租車經營許可,則表明相關公司技術實力以及出行服務運營能力等進展是相對理想的。
實際上,編者也留意到,去年開始,小馬智行從研發、合作、服務等多維度同時推進乘用車及卡車業務的商業化進程。

目前,小馬智行在廣州取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數量達到全市第一,覆蓋所有測試級別。根據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三方實時數據監管統計,截至2021年底,小馬智行在廣州開展的測試里程全市第一,貢獻了廣州市自動駕駛測試里程一半以上。 顯然,這些數據成為小馬智行在廣州落地商業化服務的技術護城河。
這自然得到資本的青睞,小馬智行成立至今已完成8次融資。就在剛剛過去的3月,小馬智行宣布完成D輪融資,融后估值高達85億美元,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獨角獸公司。
Robotaxi競爭火熱,盈利掣肘將突破?
實際上,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作為自動駕駛技術在出行領域的一大應用分支,多年來一直是國內外相關企業的關鍵布局之一。
即便是身為老玩家的小馬智行,也自一開始便面臨著包括Waymo、百度、滴滴等在內的強勁對手。其中,百度早在2013年便成立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同年開始組建自動駕駛團隊,是唯二獲得北京自動駕駛服務付費運營牌照的另一家。
不過,盡管布局Robotaxi業務的廠商數量眾多,但真正獲得商業化運營資質的玩家如鳳毛麟角。其中,Cruise和Waymo于去年10月獲得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頒發的經營許可。
但編者深入了解發現,這兩家巨頭所獲資質并不完全一致。Cruise獲得的是“完全無人駕駛部署許可證”,即Cruise可提供無安全員的收費服務;Waymo獲得的“駕駛部署許可證”,只能提供有安全員的收費服務。
在國內,百度與小馬智行則是在去年11月獲得了北京亦莊地區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資質。不過,當前國內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城市對自動駕駛技術持積極而又審慎的態度,因此尚不允許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出租車上路。

所以,此次小馬智行在廣州市南沙區再獲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資質,但初期車內仍需配備安全員。即便如此,這對小馬智行以及國內Robotaxi行業仍是一個重大突破。
當然,不止是科技、出行公司,車企也是自動駕駛領域不容忽視的熱心參與者。在2022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會在明年大批量地推出新產品,其中就包括特斯拉Robotaxi車型,目標是在2023年亮相,2024年開啟大規模量產。
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更多車企紛紛走上Robotaxi之路。新勢力頭部車企小鵬汽車就宣布,要在2022年進入Robotaxi市場,基于小鵬現有的量產車進行改造,通過自研技術和產品尋求商業化落地。

對于上汽、廣汽等車企,則通過與技術成熟的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文遠知行合作,共同打造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下一步,小馬智行計劃在明年前在其他一線城市落地自動駕駛出行商業化服務,在2025年之前將成功經驗拓展至更多城市。當然,編者也認為,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下一步也需進一步優化體驗、降低成本,快速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產品化進程。
畢竟,推動Robotaxi商業化發展已成為各相關自動駕駛企業的主流訴求。然而,Robotaxi業務要想實現盈利,仍面臨成本等諸多難題。不過,隨著行業的發展,自動駕駛企業面臨的這些難題也在逐步緩解,Robotaxi有望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出行市場主力軍。

另外,也有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Robotaxi成本將和出租車/網約車打平。之后,Robotaxi的成本會逐年降低,并逐步取代人工駕駛的出租車。此外,也有機構對部分公司Robotaxi業務的盈利拐點做出預測。
總的來說,Robotaxi競爭格局初具雛形,頭部企業競爭差距較小,行業仍處于增量競爭階段。未來,Robotaxi的規模體量不僅包含網約車、出租車的市場,也可能一定程度替代私家車的市場,未來Robotaxi或是萬億規模的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