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晶圓廠Top10:5家外企,拿走70%營收,中芯國際僅排第3
眾所周知,過去的幾年間,中國大陸的芯片產業是高速發展,特別是晶圓制造方面,目前已經有三大企業,進入了全球晶圓代工廠的前10名,分別是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晶合集成。
而去年國內一共生產了集成電路3594億塊,同比增長37.48%,而出口集成電路3107億個,同比增長19.59%,同時出口金額為1537.9億美元,同比增長31.90%。
這些數字,都是國內芯片產業高速發展的最好的證明。
不過,大家在興奮的同時,也要關注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國內芯片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外資們的努力,本土企業的發展,還需要更快才行。
如下圖所示,這是當前國內10大晶圓廠(只說能制造芯片的企業,包括IDM,不含Fabless)的排名情況,這10大廠商是當前銷量最高,也是產能最高,出貨量最高的十大晶圓制造企業,也最能代表當前的格局。
這10大企業中,有5家是外企,分別是三星、英特爾、SK海力士、TSMC、聯芯。而大陸本土的企業也占5家,分別是中芯國際、華虹、華潤微電子、西安微電子所、武漢新芯。
而大陸最牛的中芯國際,只能排在第3名,排在三星、英特爾之后。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銷量額來看的話,這5大外資晶圓廠,占到這Top10企業銷售額的70%+,本土的這5大晶圓企業,占比低于30%。
更值得大家注意的,在2016年的時候,Top10的晶圓企業中,本土企業同樣是這5家,但這5家在當時的份額其實是占到44%左右,但如今低于30%了……這說明,外資企業的產能增長,其實是大于本土企業的產能增長的。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在于這些國際巨頭們,在人才、技術、設備等上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所以增長速度很快,國內的很多芯片企業,經常各種被卡。
但與此同時,這些國際巨頭,在大陸設的廠,都不是先進工藝,更多的都是一些成熟工藝,所以決定未來國產半導體行業的走向的,還是本土芯片企業,所以中芯國際等純國產的芯片企業們,真的還得加油,你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