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LED 市場分歧明顯,LED 廠商大規模擴產存隱憂
近兩年,蘋果公司、三星等布局 Mini-LED 產品,引發行業投資熱潮。就 LED 廠商紛紛擴大 Mini-LED 產能規模,以期待市場爆發之際,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卻出來給大家潑冷水了。其稱蘋果礙于成本考量,今年將不會推出任何搭載 Mini-LED 的新品。
業內人士對筆者表示,“蘋果公司的產品策略極大地影響到 Mini-LED 市場變化,這不僅是其新產品增加 Mini-LED 需求量,還會引發同行跟隨的問題。若其不再推出 Mini-LED 新產品,LED 廠商大規模擴產將會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
市場存在分歧
近年來,隨著蘋果公司推出 M1 iPad Pro 、14/16 英寸新款 MacBook Pro,以及諸如華為智慧屏和一些高端筆記本系列紛紛宣布采用 Mini-LED 技術,再加之諸如索尼、三星、TCL 紛紛推廣相應新品電視后,Mini-LED 市場需求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據 DSCC 數據顯示,2021 年第四季度,在高端筆電市場,14.2 英寸 Mini-LED 以 28% 的份額領先,其次是 16.2 英寸 Mini-LED 的 26% 和 14 英寸 OLED 的 17% 份額。對于 2022 年第一季度,DSCC 預計高級筆記本市場將同比增長 126%,達到 1850 萬臺,Mini-LED 和 OLED 各占 50%。
盡管蘋果 Mini-LED 產品銷量不錯,但該市場仍存在較大的分歧,而背后在于成本和良率問題。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近日發文稱,蘋果公司礙于成本考量,今年將不會推出任何搭載 Mini-LED 的新品。
不過,DSCC 分析師 Ross Young 持有不同的觀點,其指出,12.9 寸的 iPad Pro 推出后銷售表現佳,該產品線將不需要再推出其他規格新品。但 Young 認為,蘋果 Mini-LED iMac Pro 今年夏季有望亮相,面板預計 6 月開始出貨,8、9 月新品開始在市場上亮相,新品將搭載 4000 個 Mini-LED,構成 1000 個局部點亮。
對此,有蘋果供應鏈廠商對筆者表示,“今年蘋果將會繼續推出新款 Mini-LED 產品,但具體是哪一款尚不清楚,畢竟根據蘋果策略,其每個系列的產品都會包含高中低價格段,覆蓋更多的人群。”
而一位業內人士向筆者坦言,“今年蘋果公司不會推出配 OLED 面板的筆電產品,這主要是 OLED 面板性能還未達到蘋果公司的要求。但據說蘋果公司準備與三星顯示器、LGD 合作,聯合開發筆電用 OLED 面板,過兩年或會推出相關的產品。”
“目前,OLED 屏和 Mini-LED 屏的價格相差不是很大,但是 OLED 面板技術相對成熟,其價格下降速度或許會比 Mini-LED 屏快,屆時蘋果公司筆電系列產品或許會用 OLED 屏幕取代 Mini-LED 屏幕”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
降本成為關鍵
目前,Mini-LED 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其市場高速增長。根據 TrendForce 集邦咨詢預估,2021 年 Mini-LED 背光電視出貨量為 210 萬臺,2022 年出貨量將挑戰 450 萬臺。再看顯示器,2021 年 Mini-LED 背光液晶顯示器的出貨量預估為 5.1 萬臺,2022 年出貨量將提升至 6.5 萬臺。
不過,高成本將阻礙 Mini-LED 產業發展。DSCC 數據顯示,以用于平板電腦的 12.9 英寸為例,Mini-LED 屏的成本為傳統液晶屏的 3 倍左右,成本削減成為普及面臨的關鍵。
一位顯示器制造廠人士指出,“無論是做 LED 顯示屏還是做成背光模塊,Mini-LED 燈珠用量相當大,尤其是電視方面,高階屏幕一個屏幕可以用上 80000 多顆 LED 燈珠,低階屏幕也要用上 9000 多顆燈珠,Mini-LED 燈珠的成本只要有些微差異,乘起來都是天文數字,因此,想要推動 Mini-LED 應用加速落地,降本將是各個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雷曼光電技術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屠孟龍稱,“現在 Mini-LED 產品最該降低的是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把這個產業做大”。比如像雷曼的像素引擎可以節省降低一半,就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研發突破來降低成本。
乾照光電董事長金章育則表示,“終端廠商要盡快將 Mini-LED 在主流機型上盡快使用,有了這個量才有降價的可能,沒有量降不下來的。”
值得提及的是,為了分散供應風險與降低產品成本,蘋果公司也積極找尋 Mini-LED 關鍵零組件的第二供應商。供應鏈人士透露,國內 LED 芯片龍頭三安光電近期順利通過蘋果公司認證,預計最快從第 2 季將加入供應行列。
業界指出,雖然蘋果首波 Mini-LED 供應商由富采拔得頭籌,但三安光電積極搶攻蘋果 Mini-LED 背光供應鏈的目標并未改變,原本期望 2021 年底通過認證的進度被迫延遲。
據悉,三安光電陸續與多家知名下游客戶展開 Mini-LED 導入合作,產品應用領域包括電視、電腦等。公司方面亦曾表示,將充分發揮全球具有規模優勢的 Mini-LED 芯片供應商優勢,加速推進 Mini-LED 與頂尖國際終端應用巨頭的合作推廣。
規模擴產存隱憂
盡管 Mini-LED 成本較高,當前市場存在分歧。但產業鏈廠商仍在持續擴大產能,尤其是大陸 LED 廠商方面。
近日,三安光電不超過 79 億元定增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該筆資金將用于將用于湖北三安光電有限公司 Mini / Micro 顯示產業化項目,該項目達產后,將新增氮化鎵 Mini / Micro-LED 芯片 161 萬片 / 年、砷化鎵 Mini / Micro-LED 芯片 75 萬片 / 年(均以 4 寸為當量片)和 4K 顯示屏用封裝產品 8.4 萬臺 / 年的生產能力。
而乾照光電 15 億元定增項目也成功落地,主要投入 Mini / Micro、高光效 LED 芯片研發及制造項目等。項目建成后將合計新增年產 636 萬片的 Mini-LED BLU、Mini-LED GB、Micro-LED 芯片、高光效 LED 芯片生產能力。
另外,兆馳股份也計劃投資 50 億元在南昌高新區投資建設 Mini-LED 芯片及 RGB 小間距 LED 顯示模組項目。其中,約 25 億元擬采購 52 腔 MOCVD 設備及相應產能芯片及配套設備,用于生產氮化鎵 Mini-LED 芯片。
除了三安光電、乾照光電、兆馳股份之外,華燦光電、聚燦光電、華引芯、瑞豐光電、國星光電、聚飛光電等廠商也都加大投資,以進一步擴大產能。
然而,經過大規模擴產后,Mini-LED 芯片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對此,業內人士稱,“盡管當前 Mini-LED 產能供不應求,但目前國內廠商大幅度增加投資必定會存在產能過剩風險,當需求放緩的時候,產能的大幅增加會導致產能過剩,引發價格戰會影響廠商的盈利能力。”
其實,LED 芯片行業前幾年也經歷過從市場爆發到廠商紛紛擴產,導致產能過剩引發價格戰的階段,從而導致華燦光電、乾照光電等 LED 廠商盈利能力出現下滑,凈利潤出現連年虧損的情況。而剛剛緩過神來的 LED 廠商,又大舉擴大 Mini-LED 產能,或許會重演前幾年 LED 產能過剩導致價格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