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二極管應用中,是否有足夠銅箔/散熱片,結溫是否接近極限?
在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設計中,溫度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無論是功率二極管、TVS 管還是高壓二極管,其壽命與結溫(Tj)有著直接關系。客戶常常會問:我的電路中參數(shù)都選對了,為什么二極管仍然失效?作為 MDD辰達半導體 FAE,我們往往會追溯到一個核心問題——是否有足夠銅箔/散熱片支撐散熱,器件結溫是否已經(jīng)接近極限。
一、結溫與器件可靠性的關系
結溫(Tj)是指二極管 PN 結區(qū)域的實際溫度,是器件最關鍵的熱參數(shù)之一。
如果結溫長期超過 額定最大值(通常為 150℃ 或 175℃),會加速材料老化,導致漏電流增加、反向耐壓下降,甚至出現(xiàn)熱擊穿。
即便結溫沒有超過極限,每升高 10℃,器件壽命大約會縮短一半,這是半導體 Arrhenius 壽命模型的基本結論。
因此,能否將結溫控制在安全范圍,是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銅箔與散熱片在散熱中的作用
銅箔散熱
在 PCB 上,銅箔面積越大,導熱越快,熱量可以更快擴散到更大區(qū)域。
常見做法是:在二極管的陰極或陽極焊盤上鋪設較大面積銅箔,并通過過孔連接到多層地平面,形成更大的散熱路徑。
散熱片散熱
對于封裝較大的高壓二極管,可以將其安裝在帶金屬基板或散熱片的結構中。
散熱片通過與空氣對流或外部風扇配合,可以顯著降低器件的結溫。
合理的銅箔設計可以帶來數(shù)十度的溫差改善,而在功率較大或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增加散熱片幾乎是必選項。
三、結溫接近極限的風險
當散熱不足,結溫接近極限時,會出現(xiàn)以下風險:
漏電流指數(shù)級增加 ——結溫升高會導致載流子熱激發(fā)增強,反向漏電流成倍增加,進一步加速發(fā)熱,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熱擊穿可能 ——如果瞬時浪涌疊加在高結溫下,容易直接導致 PN 結局部熔毀。
長期可靠性下降 ——焊點、鍵合絲、封裝材料因熱循環(huán)反復受力,導致微裂紋,進而出現(xiàn)開路或失效。
四、如何判斷結溫是否安全?
通過熱阻計算
公式:Tj = Ta + P × RθJA
其中 Ta 為環(huán)境溫度,P 為功耗,RθJA 為結到環(huán)境的熱阻。
如果計算結果接近或超過額定 Tjmax,就需要優(yōu)化散熱。
實測溫度
使用熱電偶或紅外熱像儀,在二極管引腳附近測量實際溫升,并結合結殼熱阻推算結溫。
波形分析
如果工作波形中存在頻繁浪涌或過沖,需要考慮動態(tài)功耗,而不僅是平均功耗。
五、FAE 的設計建議
銅箔面積留足余量:盡可能加大二極管焊盤的銅箔面積,推薦單點不少于 1 cm2,并通過過孔連接到底層大面積銅面。
合理布局散熱路徑:讓發(fā)熱器件靠近 PCB 邊緣或氣流通道,避免堆疊過多功率器件在局部區(qū)域。
適當加散熱片:在高電流、高頻率或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應考慮外接散熱片或金屬基板設計。
關注環(huán)境溫度:夏季高溫或密閉環(huán)境中,散熱條件遠比實驗室惡劣,需要額外降額。
建立熱仿真模型:在量產(chǎn)前,使用熱仿真軟件評估不同 PCB、銅厚和氣流條件下的結溫變化,提前發(fā)現(xiàn)風險。
高壓二極管的失效往往并非源自參數(shù)選擇錯誤,而是散熱不足造成結溫接近極限。是否有足夠的銅箔和散熱片,是設計能否穩(wěn)定可靠的關鍵。作為 FAE,我們建議工程師不僅關注電氣參數(shù),更要結合熱管理與實際環(huán)境條件綜合考慮。唯有確保結溫遠離極限,才能保障高壓二極管在長期應用中的可靠性與壽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