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人工智能政策密集出臺,AI芯片東風正吹
關鍵詞: 人工智能 AI芯片 政策支持 企業自研 國內廠商進展
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多地以場景驅動為核心,加速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鄭州、重慶、深圳等城市相繼出臺專項政策,從創新平臺建設、人才引育到產業規模目標形成系統性布局。與此同時,AI 芯片作為人工智能算力的核心載體,其技術突破與市場競爭也成為產業焦點。
國際方面,英偉達仍占據壟斷地位,但如亞馬遜、微軟等企業紛紛開始自研芯片,英偉達面對這一挑戰也宣布了新的戰略;國內方面在GPU領域也在技術研發和資本助力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礪算科技點亮了其自研架構的GPU芯片,沐曦集成和摩爾線程相繼宣布完成上市輔導,汽車領域這一AI芯片新戰場上,小鵬汽車宣布其自研圖靈AI芯片正式上車。
從全球巨頭戰略調整到國內企業自主創新,AI 芯片領域正經歷著從技術壟斷到多元發展的重要變革。
多地政策密集出臺,人工智能東風正吹
6月2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鄭州市場景驅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方案提到,到2025年年底,大模型、跨媒體感知、具身智能、人機混合智能系統、自動駕駛及智能裝備等關鍵技術取得新進展,建成10個創新平臺,引進培育20個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形成20個深度融合應用場景,培育100家高成長性人工智能企業,打造2個以上行業垂直領域大模型,建成2個以上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分別超過350億元和2000億元。
同日,在天津召開的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委委員、世界經濟論壇董事會成員朱民預測:未來1年半到2年內,人工智能的應用將在中國快速普及,尤其是在軟件開發領域,而軟件應用的發展會走向實體經濟和消費市場。朱民表示:中國擁有全球30%的制造業規模和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場景豐富,這是我們的獨特優勢。
6月11日,重慶召開了人工智能賦能可持續發展論壇。據悉,重慶人工智能核心及關聯產業規模已突破 2000 億元,形成 “基礎硬件 - 核心技術 - 行業應用” 的完整鏈條。全市匯聚中科云從、千里科技等 200 余家 AI 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工業質檢等領域打造了 30 余個標桿場景。
深圳作為中國AI硬件創新中心,真金白銀促進人工智能發展。5月22日在深圳召開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開幕活動中,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機器人產業基金、深圳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發布。據悉,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機器人產業基金首期規模20億,深圳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投資基金規模50億。此前3月,深圳出臺了《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致力于提供在人工智能終端的精準支持。
不同城市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舉措各有側重,共同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從技術突破向規模化應用邁進。
AI芯片博弈升級,客戶自研成新趨勢
在這些城市人工智能發展布局中,AI芯片作為核心硬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AI芯片是專門為執行人工智能算法而設計的集成電路,是人工智能算力的主要承載者。在人工智能體系中,數據與算法需依托算力才能發揮作用,而AI芯片為海量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如文本、視頻、圖像與語音等,提供強大的線性代數運算能力。
當前AI芯片類型多樣,各有特點與應用場景。GPU擅長處理圖像、視頻數據的大規模矩陣運算,以英偉達A100/H100等為代表,憑借5120個CUDA核心和156 TFLOPS算力,占據絕大部分訓練市場。ASIC是針對特定場景應用定制的專用AI芯片,如谷歌的TPU,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可實現高度優化。FPGA可編程特性在算法迭代時優勢明顯。
當前全球AI芯片領域,英偉達處于近乎壟斷地位。有數據表明,英偉達數據中心GPU產品如A100和H100,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等應用場景中占據超九成市場份額,是處理人工智能應用的標配。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對算力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同時企業對降低算力成本、保障芯片供應穩定性的需求愈發迫切,亞馬遜、微軟和OpenAI等企業紛紛啟動自研芯片的戰略。亞馬遜、微軟和OpenAI等企業紛紛啟動自研芯片的戰略。
6月20日,在亞馬遜云科技中國峰會上,官方透露Trainium 3將于 2025年末量產。公開資料顯示,Trainium 3采用臺積電的3nm工藝制程,與前代產品Trainium 2相比,Trainium 3的計算能力提升了2倍,能效提高了40%,Trainium 3專為滿足下一代生成式AI工作負載的高性能需求而設計,旨在幫助客戶更快地建立更大的模型,并在部署模型時提供卓越的效能。
對于部分客戶自研芯片的趨勢,英偉達則在6月巴黎分析師會議上透露重大戰略轉變:不再將網絡技術綁定自家芯片獨家銷售,而是向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客戶開放。據媒體報道,這一轉變的背后,是部分客戶主動提出的合作需求,他們表示,如果能用NVIDIA的網絡技術連接自家芯片與NVIDIA GPU,他們愿意“讓其他所有設備都從NVIDIA采購”。
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國內廠商加速突圍
國內廠商方面,也取得一系列進展。在技術研發上,5月26日,礪算科技宣布其自研TrueGPU架構芯片成功點亮。據礪算科技介紹,基于自研 TrueGPU 架構的G100,是國內首個實現從架構設計到芯片流片全流程自主可控的 GPU 產品。該芯片采用動態資源分配技術,實現了圖形與 AI任務的高效協同,結合6nm先進制程,支持 DirectX 12.2、Vulkan 1.3 等主流圖形API。
6月12日,小鵬汽車宣布自研圖靈AI芯片正式上車,三芯片組合總算力達2200TOPS。據何小鵬透露,該芯片有效算力比英偉達Orin-X高出三倍,并可能供應給大眾等車企。
國內資本市場同樣活躍。6月中下旬,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相繼宣布完成上市輔導。
6月18日,證監會網上辦事服務平臺信息顯示,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摩爾線程”)IPO 輔導狀態已變更為 “輔導驗收”,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摩爾線程科創板上市進程進入實質性審核階段。
摩爾線程于2020年10月創立,是一家中國本土的高性能GPU(圖形處理器)設計公司。摩爾線程致力于提供全功能的GPU產品和加速計算基礎設施及一站式解決方案,產品廣泛應用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自動駕駛等領域。
三天后,6月21日,國內GPU企業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沐曦集成”)完成上市輔導,擬沖刺科創板,輔導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沐曦集成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一家專注于為異構計算提供全棧GPU芯片及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包括用于AI推理的MXN系列 GPU(曦思)、用于通用計算的MXC系列GPU(曦云)以及用于圖形渲染的MXG系列GPU(曦彩)。沐曦集成成立五年來完成8輪融資,累計金額數十億元,投資方包括浦東資本、紅杉中國、經緯創投等。
摩爾線程和沐曦集成這兩家估值分別達255億元和100億元的芯片獨角獸瞄準科創板上市,顯示出國內GPU企業正積極在資本市場尋求突破,成功上市或將為國內GPU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責編:Momo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