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充分發揮科技、產業、市場等優勢,大力支持對口地區發展
頭號工程,頭號力度。自省委“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部署以來,深圳堅持從政治、全局、戰略的高度,聚焦“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目標要求,錨定推進市內各區更高質量發展、推動深汕特別合作區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等3大重點任務,制定實施“1+7+11+X”政策體系,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協同融合 推動全市域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從全局上謀勢,于關鍵處落子。圍繞加快建設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圳堅持強化功能、彰顯特色,引導各區挖掘自身優勢,加快制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進一步做大存量、做優增量、做強總量。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68萬億元,增長5.8%;2025年第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達8950.49億元,同比增長5.2%。
全市域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深圳加大優質資源向原特區外傾斜力度,近70%的市重大建設項目布局在原特區外,推動全市協調均衡一體化發展。軌道交通五期建設規劃,原特區外占比突破65.6%;光明中心區、龍華梅林關、龍崗東部中心區等重點片區加速崛起;全市劃定約100平方公里集中連片區域,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
推進山海連城綠美深圳生態建設。超1300座公園織就綠美網絡,近4400公里綠道碧道串聯城市脈絡,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9.2%,空氣質量穩居全國超大城市首位,實現“抬頭見藍、出門見綠、開門入園”。“超充之城”加速崛起,建成超充站超1000座、充電設施超41.4萬個,在全球率先實現超充站、充電槍數量全面超過加油站、加油槍。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4年,深圳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67%投向民生領域,全年新增醫院床位超9000張、基礎教育學位18萬個,養老床位累計超14000張,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0.5萬套,開工城中村改造項目45個,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79個,城中村配電網智慧升級改造157個,城市發展更加均衡、更有品質。
做強做實 打造東部板塊高質量發展戰略引擎
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內,沖壓機轟鳴,機械臂揮舞,全球供應鏈輸送而來的零件高效裝配,一輛又一輛高端新能源汽車魚貫駛下生產線,經過專屬疏港通道,幾分鐘后新車即可運送到滾裝汽車碼頭,準備售往全球。
作為全市“百千萬工程”的主戰場,深圳推動深汕特別合作區跨越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區、產業新城、田園都市,做實做強東部板塊高質量發展戰略引擎。2024年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2.15億元,同比增長74.2%;2025年第一季度達73.42億元,同比增長40%。
主導產業加速成形。壁虎專用車基地建成、速騰聚創等企業試投產、新引進落地長盛科技等14個項目……深汕特別合作區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新型儲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一主三輔”產業體系,比亞迪二期等7個重大產業項目投產使用,南山智造深汕高新產業園等4個項目現場“交鑰匙”, 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核心承載區發展動能澎湃。
交通網絡愈加完善。在深汕特別合作區,通港大道等17條道路已建成通車,深汕西高速改擴建合作區段通車,深汕樞紐開工建設,農村公路路面鋪裝率提升至100%;小漠港已開通外貿航線9條,開港以來出口汽車7萬輛,成為華南地區第二大汽車出口口岸。
和美鄉村生機勃發。深汕特別合作區高標準建設4個美麗圩鎮和9個典型村,打造天子山農業公園、桃花源民宿等示范項目,34個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10萬元、14個行政村集體年收入超50萬元,云新村成為深汕特別合作區首個集體收入破千萬元的行政村,下北村入選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
輻射帶動 助力全省區域協調向更高水平邁進
去年10月,深圳南山-汕頭濠江“百千萬工程”產業協同發展創新中心成立,打造產業創新投資基地和產業資源聚集平臺,聚焦鏈接深圳的設計創意和大市場,對潮汕傳統產業再創新、再升級,助力實現品牌化、數字化、全球化發展。
在奮力推進“百千萬工程”中,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擔當,充分發揮科技、產業、市場等優勢,大力支持對口地區發展,積極推動區域雙向合作,促進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不斷深化對口幫扶協作。深圳扎實推進與汕頭、河源、汕尾、潮州4市對口幫扶協作和與惠州3縣對口產業協作,2024年選派干部392名,安排幫扶資金32.06億元;攜手對口地區規劃建設4個市級產業合作園區、23個縣級特色產業園區,招引項目26個、總投資116.2億元;助力汕頭打造獅頭鵝產業城,村民年增收超2000萬元。省內對口幫扶的1市5縣獲評省“百千萬工程”優秀等次,深圳-河源、深圳-汕尾結對幫扶協作獲省推動產業共建優秀等次,16個鎮、166個村入選省第二批典型鎮村。
同時,深圳積極探索從育種到銷售全鏈增值賦能路徑,引導生物基因企業、國家基因庫等一批重要創新載體發揮技術優勢,在農業物種基因測序、精準育種、超級作物培育等領域重點攻堅,基于各地資源稟賦打造適宜的農產品,做強“土特產”品牌。
目前,深圳已在省內建設“深圳農場”25個、“菜籃子”基地17個, 累計認證“圳品”133個,通過“土特產+圳品認證+市場對接”模式,讓對口地區農特產品出圈,銷往全國乃至全球。
服務大局,輸出“深圳速度”“深圳標準”。2024年,深圳拿出5.06億元真金白銀,全力援建梅州市梅縣區、平遠縣安居工程,3個月實現主體工程封頂,確保受災居民春節前順利入住;高標準牽頭編制河源龍川新城規劃,出資30億元成立兩地合資的平臺公司負責建設運營,助力龍川新城建設開好頭、起好步。
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召開
黃坤明講話 王偉中黃楚平林克慶孟凡利出席
5月29日,2025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在廣州召開。省委書記黃坤明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百千萬工程”作為牽動發展全局的關鍵之舉、關系長治久安的戰略之舉、促進固本強基的務實之舉抓緊抓實,圍繞促進優勢塑造、結構調整、動力增強、價值實現,堅持發動群眾、用好市場、因地制宜、久久為功,確保完成“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任務,更好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更好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主持會議,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楚平,省政協主席林克慶,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出席會議。
黃坤明充分肯定過去一年全省“三農”工作和“百千萬工程”實施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奮戰在縣鎮村工作一線的干部群眾和大力支持“百千萬工程”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慰問和感謝。他指出,面對當前形勢,“三農”工作、“百千萬工程”更加彰顯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戰略性作用;處在“三年初見成效”這一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百千萬工程”必須成效更足;順應趨勢規律,做好“三農”工作、推進“百千萬工程”潛力無限、空間廣闊。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堅持以增收為牽引、產業為載體、環境為基礎、改革為動力,更加自覺地把“百千萬工程”推向深入,加快形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
黃坤明強調,要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兩條底線”,夯實“三農”工作基本盤,堅持穩定播種面積和提升單產能力并舉,不斷增強和優化我省糧食供給和保障能力;提升防止返貧致貧幫扶效能,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壯大規模、突出特色,加快建設更高質量的縣域現代化產業體系,以集群化發展厚植縣域經濟實力,著力建好園區平臺、抓好招商引資、用好對口幫扶協作機制,集中精力做大做強支柱產業、首位產業;以品質化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下功夫擴規模、拓市場,加快實現效益、兌現價值;以特色化發展加速農文旅融合步伐,進一步突出核心元素、特色主題,聚力打造標桿工程、品牌項目,加快開發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多重功能、多種模式、多元價值。要立足當下、著眼長遠,有效提升縣鎮村規劃建設水平,堅持軟硬并施構建縣城新格局,以規劃引領優布局,以資源導入強功能,把縣城建設成為具有吸引力的創業之地、安居之所;堅持分類施策激發鄉鎮新活力,深入推進美麗圩鎮建設,推動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建設各展風采;堅持內外兼修煥發鄉村新風貌,全面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和風貌提升持久戰,大力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持之以恒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堅持量質并舉繪就綠美新畫卷,聚焦提質興業利民,一體抓好擴綠興綠護綠,不斷做優做厚縣鎮村發展的“綠色家底”。要激活體制、激活要素、激活力量,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大動力,聚焦為縣域發展放權松綁、賦能增效,持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縣鎮管理體制改革;聚焦推動“人進城”“錢進縣”“盤活土地”,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化縣域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高效配置;聚焦健全多元參與機制,進一步激發市場力量、建強基層力量、動員群眾力量,推動形成群策群力抓工作促落實的生動局面。
黃坤明強調,全省各地各部門要以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深入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鼓足務實進取的干勁、淬煉攻堅克難的拼勁、煥發敢為人先的闖勁,為“百千萬工程”增光添彩、再立新功。
王偉中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本次會議要求,把“百千萬工程”作為縣域高質量發展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總抓手,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確保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要抓實重點任務,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有效提升縣鎮村規劃建設水平,大力推進產業有序轉移,因地制宜發展海洋牧場、食品加工、海上風電、智慧農業、文旅康養等產業,加快建設縣域現代化產業體系,壯大縣域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縣鎮村發展內生動力。要優化組織體系和幫扶協作機制,發揮集成式改革牽引作用,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各方力量,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全力推動“三農”工作和“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會議圍繞縣域產業發展、縣城開發建設、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增強縣域國企融資能力等主題進行了專題輔導。林克慶在小結講話時強調,要始終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重中之重,高度重視產業園區建設,抓好招商引資和區域產業協作,加力提速培育縣域特色優勢主導產業。要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優化縣城規劃設計,提升縣城公共服務,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要全力打好鎮村風貌提升攻堅戰,堅決完成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任務,從根本上扭轉我省鎮村風貌不佳的狀況。要深化縣域投融資體制改革,盤活資源資產,增強國企經營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要扎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把縣鎮村土地銜接起來、“地”和“錢”結合起來、“地”和“產”統籌起來,全面激活縣鎮村土地要素資源。
會上通報了2024年度我省實施“百千萬工程”考核評價結果、有關縣(市、區)“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名單;宣讀了第二批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名單以及“百千萬工程”第三批典型鎮、村培育名單;部分省直單位和市縣負責同志結合年度考核評價結果和三年初見成效工作進展情況作表態發言;有關單位和地市負責同志就對口幫扶協作、壯大富民興村產業、發展美麗經濟、實施“雙百行動”、央企助力“百千萬工程”等專項工作作交流發言。
會前,黃坤明、王偉中、黃楚平、林克慶等參觀了縣城規劃設計成果展覽,詳細了解全省縣城建設管理工作的總體進展,并聽取了部分縣(市)關于縣城設計思路和階段性成果的匯報。
會議還將聚焦縣城規劃設計優化提升、典型鎮典型村培育建設、鄉村運營、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等方面開展培訓和交流研討。
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開至各地級以上市、各縣(市、區)。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同志,省法院、省檢察院負責同志,各地級以上市及省委橫琴工委、省橫琴辦主要負責同志,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成員單位、省有關單位、中直駐粵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地級以上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市、區)黨委、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主要負責同志,高校、企業、機構代表等參加會議。
深圳對口安排幫扶資金超百億元
深圳堅持落實“百千萬工程”,扎實推進與汕頭、河源、汕尾、潮州4市對口幫扶協作和與惠州3縣對口產業協作,2023年以來先后選派2輪共計790名干部常駐當地市縣鎮村,安排幫扶資金超100億元,大力支持對口地區高質量發展,深圳對口幫扶協作的1市5縣獲評省“百千萬工程”優秀等次,與汕尾市對口合作成效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充分肯定并向全國推廣。
據介紹,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深圳堅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幫助對口地區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上,共同規劃建設4個市級產業合作園區、23個縣級特色產業園區,引導900余家企業到對口地區設立企業、投資興業,落地200余個百萬元以上產業項目,形成“總部+基地”、“研發+生產”、“委托+代工”、“生產+服務”等跨區域協作模式;聯合開展招商引資超100場,新引進超億元項目26個;合作創設總規模25億元的園區產業基金,推動“深圳創投日”走進對口地區,助力對口地區企業轉型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2024年,4個市級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358.44億元、增加值86.54億元,23個縣級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646.80億元、增加值329.65億元。深圳-河源、深圳-汕尾2個市級結對關系及南山區-濠江區等8個縣級結對關系獲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考核“優秀”等次。與此同時,建立市、縣兩級營商環境協作長效機制,助力建設企業服務中心、招商引資信息平臺、智慧園區系統,提升園區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組織對口地區營商環境全覆蓋培訓,學習借鑒深圳營商環境改革經驗做法,建設跨城通辦服務專區和異地收件平臺,實現與對口地區近1500項政務服務事項異地辦理,“灣區能辦、老區也能辦”營商環境品牌獲央視點贊。
另一方面,深圳也與對口地區一道做好“土特產”文章,因地制宜培育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在省內建立深圳農場25個、“菜籃子”基地17個,認證“圳品”134個,助力汕頭澄海苦瓜、河源連平鷹嘴桃、汕尾海豐羅氏沼蝦、潮州潮安文祠橄欖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幫助對口地區169個產品入圍深圳消費幫扶百強好產品,累計采購省內消費幫扶產品超120億元。組織對口地區赴深參加食博會、茶博會、文博會等展會,推動汕尾荔枝實現跨境電商出口RCEP國家零的突破,讓對口地區產品走進灣區、走向世界。聯合對口市累計開展“千人培訓”61期,培訓干部4000多人次;舉辦科技金融講座、技術培訓300余場,培訓農民2萬多人次。在省內對口地區打造精品示范村74個,結對的16個鎮、118個村被推薦為省“百千萬工程”第二批典型鎮村。
